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纸寿千年”连四纸的前世 竟然是一根竹子

2022-12-12 21:44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徐一江西上饶铅山石塘镇,位于武夷山的北麓,八省通衢,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被誉为“中国...

◎徐一

江西上饶铅山石塘镇,位于武夷山的北麓,八省通衢,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因地处东南亚热带山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竹林绵延,翠岭重叠,造就了要经历72道纯手工工艺流程才能制出的洁白绵密、不会变色、可留存千年的连四纸。古语道,“铅山唯纸利天下”,连四纸,被誉为现存中国古法手工造纸的活化石。

前不久,利用假期,我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察走访等方式,在实践中研究了连四纸的历史渊源、文脉价值、保护与发展。感受到誉满天下的连四纸推动着江南水乡上饶铅山的兴盛繁荣。古纸和古镇,相映生辉,兴衰相依,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积淀,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指出:“明代中叶,江南水运发达的城市商业日趋繁荣,形成五大手工业区,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铅山石塘以嫩竹为原料的古法造纸技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石塘纸业,以“品重洛阳”的美誉通行天下。因经常被用于记载历史文本,从明代开始又被称作连史纸。

造纸业丰富了这个“武夷山下小苏州”的文化内涵。自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 953 年)置镇以来,石塘手工作坊业便比较发达,至宋、元时期,印刷业迅猛发展,来自鲁、徽、晋、贵、赣各省的纸商汇集槐溪河畔,开槽造纸,商铺、会馆随之兴起,至明代万历年,一跃成为江南造纸中心和重要集散地,与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和芜湖的浆染业并驾齐驱。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纸业在石塘的表现有过多处描述,称“纸厂槽户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帮工一二十人”,指出“石塘人善作表纸,捣竹为之”。石塘的码头,槐溪河的水运,装上千年的纸张,使石塘的发展如虎添翼。印有“石塘”及行号的连四纸,直抵鄱阳湖,畅然出长江。

连四纸,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素有“纸寿千年”之称。连四纸工序繁杂、用料精细、制作艰难。清代程鸿益有《铅山竹枝词》道:“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煮罢篁锅舂野碓,方才盼到下槽时。双竿入水搅纷纭,渣滓清虚两可分。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大概意思是:连四纸以嫩毛竹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生物发酵,弱碱蒸煮,天然漂白,配以水卵虫、野生猕猴桃藤、雌黄等原生态材料,制作而成,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所谓“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一张好纸需要历时一年方可制成。连四纸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无任何化学制剂添加,天然低碳环保。由此可见,一根竹子,经过砍、漂、洗、晒、沤、蒸、浆多重考验,如凤凰涅槃,最终以一张纸飞入帝宫王府。如果有文人志士能够得到御赐的铅山连四纸,那就是荣膺乡里的大事。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等也多用它来制作,许多名人字画、印谱、拓本依托它才得以流传千古。

连四纸,其制作技艺复杂精湛、传承自成体系,是历代造纸匠人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容,难以用现代技术和机器生产替代。2006 年 5 月,铅山“连四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漫步古镇石塘,依然触目可见纸号行旧址,查安泉纸号、胜春号、天和号、松泰纸行、赖永祥纸行、王发记纸号……赖永祥纸行有扇八角形石门,上面全是青苔,门楣上就写着“品重洛阳”几个字。在当地人的心中,连四纸那悠长的历史贴在每家每户的乡情,古法的连四纸制作工艺,“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一根竹子,砍、漂、洗、晒、沤、蒸、浆,在他们看来如凤凰涅槃,经历多重考验千辗百转;那些纸号行旧址,是留守在石塘古镇娓娓诉说往昔的古人;那些青苔、青麻石纸槽、古纸印制的古书,至今仍掩饰不住珍贵的光芒。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