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热点拾壹】42 | 卡塔尔世界杯“可视化”新闻案例、戈夫曼逝世40周年、进一步加强网络暴力治理

2022-12-16 08:52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宝子们,晚上好啊,快来看看这周有什么热点吧! 1 卡塔尔世界杯“可视化”新闻案例 人民日报——世界杯...

宝子们,晚上好啊,快来看看这周有什么热点吧!

1卡塔尔世界杯“可视化”新闻案例

人民日报——世界杯聊天指南

人民日报制作“世界杯聊天指南”,对赛事进行赛程预告、历史统计等,为新老球迷们提供实用“谈资”。

澎湃新闻——射手卡

澎湃新闻制作射手卡海报,记录进球英雄。制图精美,富有激情。

新京报——进球海报

新京报制作进球瞬间海报,记录卡塔尔世界杯上每一个激动人心的进球瞬间。海报以手机锁屏为创意,制作精美,重点信息突出。

新京报——世界杯盲盒

新京报以“拆盲盒”的形式,制作了包括名单盲盒、比赛盲盒、冠军盲盒、球星盲盒、联赛盲盒、历史盲盒、场外盲盒、中国元素盲盒为一体的世界杯专题页面。内容丰富,设计有趣。

技术新闻专题

一、VR/AR新闻

1、关键概念

(1)VR新闻(Virtual Reality)

即虚拟现实新闻,是能够让观众获得新闻故事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的第一人称体验的新闻生产形式。其基本思想是让参与者成为一个在场者的数字化身,并且以其第一人称视角进入一个虚拟重现的新闻故事场景。主要是通过360度全景摄像机和其他实体设备记录新闻现场,经过处理后呈现在虚拟现实的设备上,使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2)AR新闻(Augmented Reality)

即增强现实技术,利用A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形成的新闻产品。这种新闻是基于VR新闻与真实世界的疏离缺陷而创造出的以“复归现实”为宗旨的技术。其突出特点在于构建在三维世界基础上的虚拟场景,从而达到交互性与沉浸式的双重体验。【新华社客户端发布《AR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福利》——以AR方式浏览政府工作报告 领取民生福利】

2、特点

(1)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感

(2)改善用户的多种感官体验

(3)引发用户自身的无限想象

(4)使用户获得自主解读方式

(5)以真实塑造独特移情关系

3、对于新闻业的影响

(1)内容转向:从浅层叙述到深度内容【特点5】

(2)新闻呈现:重塑新闻报道时空边界【特点3 特点1时空】

(3)样态转向:从原态复现到沉浸参与【特点1+特点4 从受众的角度建构】

(4)业态转向:从各自为战到跨界合作【eg.硅谷+舰队街】

(5)人员转向:从传统记者到全能型记者

4、挑战

(1)新闻报道类型与周期的限制【适用于纪录片类型和简短的360度全景视频/周期长】

(2)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供不应求【中国第二大VR人才需求市场 目前人才总量占比2%】

(3)尚未建立起清晰的盈利模式【变现能力与制作成本难成正比 eg.《纽约时报》T Brand Studio】

(4)新闻真实与虚拟的再度模糊

(5)隐私泄露将面临更大的风险【用户体验过程中的所有状态均被记录 了解其内心想法】

5、解困

(1)传播视角:由二维叙事转化为多维叙事

(2)传播方式:合理把握新闻营造的真实度

(3)媒介职责:切实履行把关人的监督功能

(4)传播内容:创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体验【移情/内容持续性】

(5)运营模式:持续探索稳定型的盈利模式【传统媒体衰落—资本转移—投资决策—回笼】

6、案例

(1)财新与联合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贵州留守儿童

(2)网易新闻《不要惊慌没有辐射》—还原切尔诺贝利

(3)纽约时报VR新闻《流离失所》—战乱残酷

(4)ABC《叙利亚之旅》

(5)2013年,纽约《得梅因纪事报》创造解释性新闻栏目《收获的变化》(第一次结合)

(6)我国2015年的阅兵VR全景视频首次出现于《人民日报》的新闻

二、机器人新闻

1、概念

运用算法程序对输入或搜集的数据自动加工处理,依靠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成品”样态的新闻报道。主要呈现形式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闻报道,广泛运用于体育新闻、财经新闻、医疗新闻等。

2、对新闻业的影响

(1)解放人力资源 转投智力密集

(2)融合生产过程 内容取其精华

(3)第一时间采写 突发报道提速

(4)个性化新闻生产 更具针对性

3、挑战

(1)冰冷数据与人性关怀之间的矛盾

(2)新闻同质与独家报道之间的矛盾

(3)流水生产与成名想象之间的矛盾

(4)机器逻辑与新闻敏感之间的矛盾

4、解困

(1)新闻采写:避实就虚 选择新闻转场

(2)新闻生产:人机协同 最大限度整合

(3)人才培养:素质转型 培养符合人才【eg.人大新闻学院与法学院联合建立跨学科双学位实验室】

(4)新闻记者:破除传统 优化自身素质【采写编播排+大数据/互联网】

5、案例

(1)《洛杉矶时报》Quake-bot3分钟内地震报道

(2)新华社“快笔小新”

(3)BBC新闻实验室“嵌入报道式的聊天机器人”—故事驱动型机器人

三、传感器新闻

1、概念

传感器新闻是指利用传感器来进行信息收集并将信息可视化处理后运用于新闻中的一种新闻信息搜集手段及其形成的新闻产品。

2、传感器新闻的数据采集方式

(1)借助公共设施收集传感数据【公共电子系统《超速警察》】

(2)以“众包”方式收集传感数据【受众《蝉虫追踪》】

(3)媒体直接使用传感器采集数据【调查性报道 环保方面比较成熟《幽灵工厂》】

(4)从政府部门获得传感数据【华盛顿邮报《枪声监测》】

(5)运用无人机收集传感数据

3、优势

(1)拓展感知能力 开辟信息采集的新维度

(2)探测未来动向 提供预测性报道新依据

(3)传导个性需求 定制化信息服务成为可能

(4)打通场景服务 融合不同数据与新闻形态

4、困境

(1)数据准确程度存疑【传感器质量、恰当与否、测量指标】

(2)个人隐私风险加剧

(3)与新闻业匹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与新闻从业人员的交流】

(4)丧失新闻人文情怀

四、数据新闻专题

1、几个关键概念

(1)数据新闻

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分为利基模式和类比模式

(2)大数据新闻

基于互联网逻辑的新闻报道,将逐步走向跨领域、跨平台的开放式、众包式合作生产,并将之从目前先锋实验性质的形态转变为新闻报道的常态。大数据新闻的关键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用数据讲故事的能力,能否基于读者的不同地域和兴趣图谱,来进行个性化推荐和新闻定制,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性报道三个方面

(3)可视化新闻

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态

2、对于新闻业的影响

(1)独特的呈现方式:可读性、真实性与整体性【内容可视化、数据化、深层化】

(2)生产流程的再造:信源多样化、多维性数据与精准化传播

(3)传统理念的冲击:技术升级、盈利模式与跨界合作【盈利:广告精准营销】

(4)用户地位的转变:私人定制、受众反馈与整体分析【个性化服务】

3、困境

(1)数据信息:来源单一、说谎偏差

(2)内容质量:隐藏控制、分布不均【数据背后的故事性/优质内容全球全国 地方薄弱】

(3)用户风险:窥视隐私、被遗忘权丧失

(4)数据团队:能力有限、数据素养偏低

(5)可视化技术:表达有限、滥用严重【数据的新闻性有限】

4、解困

(1)提高数据素养 消除数据偏见

(2)提供数据共享 加强数据监管

(3)强化隐私保护 提高数据控制力

(4)注重理论构建 培养创新人才

(5)开发地方议题 数据服务公众

5、案例

(1)数据来源单一:政府数据渠道有限eg.东南亚地区新闻记者难以获得、评估政府数据

(2)《纽约时报》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是如何烧至美国全境

(3)《华盛顿邮报》开枪的警察与死在枪下的人

(4)央视《据说春运》《数说命运共同体》【经典】

(5)镝次元数据《疫情期间产生的医疗垃圾到哪儿去了》(武汉疫情)

(6)财新周刊“定点医院实时查询地图”—《柏林邮报》“我们如何为读者提供救命信息”

(7)《纽约时报》“疫情会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吗”

2戈夫曼逝世40周年

1982年11月19日,戈夫曼因癌症在美国费城去世。今年是戈夫曼逝世30周年,大家对于这位学者需要有所了解噢。戈夫曼是加拿大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主要贡献包括:

(1)戈夫曼将结构的概念引入符号互动论,提出“框架”概念;后被发展成为框架理论,影响议程设置理论;

所谓框架,指的是情境定义,由社会事件中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主观投入决定;互动在框架中进行,意味着互动不是自由无限的,而是受到某种制约;

(2)从“框架”论述到“角色”,继而发展出拟剧理论;

通过框架的角色,戈夫曼论述了“前台”与“后台”的表演,“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时使用的标准类型的表达,角色是个体在社会身份地位和举止外表,场景是表演情境;“后台”与“前台”相反,人们在后台的形象往往与前台相矛盾,因为后台是观众不被允许进入的区域,因此人的行为也更加真实;(影响梅洛维茨的“中区”)

(3)论述了人们进行表演的策略——印象管理;即指导人们如何在前台表演,包括理想化表演、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

(4)在印象管理基础上,推进标签理论;被贴上标签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演化成为当下经常被人所提到的“污名化”概念。

3进一步加强网络暴力治理

继清朗行动对于“网络暴力”的治理之后,网信办最新发布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这部分大家可以选择性地积累,作为网络暴力的治理措施噢。

一、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

1.加强内容识别预警。网站平台要建立网暴信息分类标准和典型案例样本库,在区分舆论监督和善意批评的基础上,明确细化涉网暴内容标准,增强识别预警准确性。结合网站平台业务特点和具体处置案例,不断更新分类标准,持续完善样本库。

2.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网站平台要综合考虑事件类别、针对主体、参与人数、信息内容、发布频次、环节场景、举报投诉等维度,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网暴行为识别模型,及时发现预警网暴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3.建立涉网暴舆情应急响应机制。网站平台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及时收集网暴相关热点话题和舆情线索,强化网暴舆情事前预警,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根据陌生人私信显著增加、相关话题热度迅速攀升、搜索量快速增长、举报频次加大等情况,及时发现网暴异常行为。

二、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

1.设置一键防护功能。网站平台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紧急防护功能,提供一键关闭陌生人私信、评论、转发和@消息等设置。用户遭遇网暴风险时,网站平台要及时发送系统信息,提示其启动一键防护,免受网暴信息骚扰侵害。

2.优化私信规则。进一步完善私信规则,对接收陌生人私信附加数量、时间、范围等限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设置仅接收好友私信或拒绝接收所有私信。对照网暴信息分类标准,采取技术措施,防范网暴内容通过私信传输。

3.建立快速举报通道。在网站平台评论、私信等位置设置网暴信息快捷投诉举报入口,简化投诉举报程序,网站平台对于明确为网暴信息的应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置。向用户提供针对网暴信息的一键取证等功能,方便当事人快速收集证据。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网暴举报。

三、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

1.加强评论环节管理。网站平台要加强对涉网暴风险的新闻、帖文、话题等信息的评论环节管理,及时清理过滤涉网暴违法违规评论,严控涉网暴不友善评论泛化传播,优先展示权威信息。重点网站平台要将用户公共空间发布的评论在本人账号主页进行公开集纳展示,强化公众监督。

2.加强重点话题群组和版块管理。及时解散网暴信息集中的话题版块,暂停新设相关话题版块。密切巡查以相关事件名称、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姓名命名的词条、话题、群组、贴吧,及时清理涉网暴内容。排查关闭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3.加强直播、短视频管理。加强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审核,及时关停网暴内容集中的直播间,封禁违规主播,对存在网暴风险的短视频先审后发,清理含有网暴信息的短视频,拦截过滤负面弹幕。密切关注网暴当事人开设的直播间,及时管控诱导逼迫自残自杀等信息。

4.加强权威信息披露。各地网信部门要密切关注涉网暴舆情和信息动向,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权威信息发布。对于存在网暴风险的热点事件,网站平台要及时转发推送权威信息,引导网民理性发声,共同抵制网暴行为。

四、依法从严处置处罚

1.分类处置网暴相关账号。一是加强账号发文前警示提醒,对发布不友善信息的账号,提示理性发言。二是对参与网暴的账号进行警示教育,并视情采取禁言、暂停私信功能等措施。三是对首发、多发、煽动发布网暴信息的账号,依法依规采取关闭账号等措施,情节特别严重的,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四是涉及违法犯罪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网站平台要强化曝光力度,及时对外公布热点网暴事件处置情况。

2.严处借网暴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坚决打击借网暴事件蹭炒热度、推广引流、故意带偏节奏或者跨平台搬运拼接虚假信息等恶意营销炒作的行为,进一步排查背后MCN机构,对MCN机构采取警示沟通、暂停商业收益、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等连带处置措施。对于将账号名称临时修改为事件相关机构、人员的,网站平台应当加强用户真实身份核验。

3.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的网站平台。对于网暴信息扎堆、防范机制不健全、举报受理处置不及时以及造成恶劣后果的网站平台,依法依规采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罚款、暂停信息更新、关闭网站等处置处罚措施,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