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旅游业复苏?水寒水暖导游知

2022-12-18 20:19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张泽龙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上一次带旅游团出国已经是2020年1月23日至2月1日的澳洲10天游。 因此,当旅游...

原标题:旅游业复苏?水寒水暖导游知

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发布,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假期旅行需求激增,低迷多时的旅游市场有望迎来重要转折点。

有分析认为,尽管防疫措施调整对旅游市场的传导存在一个过程,但有理由相信,这个春节假期会成为过去三年以来春节旅游市场里最好的一个。

罗萍带游客在四川欣赏美景

这其中,尤其受鼓舞的莫过于濒临“弹尽粮绝”的导游群体。

虽然,他们当下依然因为疫情影响感受着凛冽寒风,但在许多人看来,正如眼前的季节一样,春暖花开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出国游领队:

一歇三年,有失有得

12月10日,41岁的张泽龙作为岭南商旅集团突击队一员,从广州市海珠区鹭江18网格撤出。

从10月26日开始,他就投入到了支援客村、康鹭片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工作当中,四十多天一直在抗疫一线。

张泽龙是广州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的一名资深出国游领队。“新十条”发布后,脱下了一身“大白”防护服的他,心情激动地感受着旅游业迎来的新曙光。

张泽龙在海珠区防疫一线当“大白”

张泽龙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上一次带旅游团出国已经是2020年1月23日至2月1日的澳洲10天游。

“当时的2月1日晚上12时是中澳航班熔断的时间,我们团队在早上顺利返回广州。”如今回忆起来,甚至让他觉得有点“久远”了。

起初,张泽龙和很多同行一样抱着乐观的态度,认为新冠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一样,过几个月就会一切恢复如常。“我们这些经常跑国外线路的导游,当时还跟很多国际友人开玩笑说,三个月后我就又要来看你了。就当是休息一下吧。”

张泽龙在新西兰带团游览冰河

张泽龙恰好是2003年从学校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导游,“算是完整地经历了‘非典’对旅游行业的冲击和后续发展。”

因此,当旅游业在2020年2月按下“暂停键”时,他第一反应是能歇歇了,“难得十几年都没有在过年前后好好休息过,终于可以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事实上,这是当时不少导游从业者的想法。

正经历着高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逢年过节时的导游可以说是忙中之忙,“基本上都在外面跑,家里是完全顾不上的。”

原以为只是稍停下脚步歇息,事情的发展却不遂人意。

这一歇,就是两三年。新冠疫情的反复,对旅游业来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打击。旅游市场不振,出团工作少了,张泽龙这样的出国游领队有最明显的感知。

而张泽龙又是相对幸运的。疫情持续期间,他暂时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出境游领队的角色转变成了国内游导游和线路研发者。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业逐渐有所复苏,从市内游到省内游,再到跨省游,张泽龙跟着各时期政策,优化线路产品;而带团当国内游导游时,他也没遇到过团队因疫情需要隔离的极端情况。

就在今年9月,他还带团从广州出发到东北应季秋游,赏了秋色、看了雪景,一路上欢声笑语。

张泽龙和孩子一起亲子出游

最让张泽龙珍惜的,还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疫情前聚少离多,总担心错过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现在孩子也期待在不用上网课,或者是节假日、天气好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出去玩一下。”去花都湖湿地露营、去爬白云山、去海陵岛玩水,成了美好时光。

“另外,吃住家饭的时间越来越多,我发现爱人的厨艺也越来越好!”张泽龙笑道。

“不过,作为导游,在家的时间太多,心态难免慢慢就有变化了,渐渐有点找不到方向。”因此,“坐不住”的他每次看到政府发出号召、集团组织抗疫志愿者冲锋队的时候,都会主动报名,从2021年上半年广州荔湾区疫情,到今年上半年白云区疫情,再到此次海珠区疫情,都“战斗”在抗疫一线。

这些经历给予他不少正能量,“这么艰苦而危急的时刻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可以让我们畏惧的呢?”

随着“新十条”以及文旅部《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的发布,导游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说看到希望了。

张泽龙说:“这是一缕重新亮起来的曙光,比之前的都要来得更加明亮。”他期待如钟南山院士所说的,预计明年上半年,大家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届时,我相信很多人就会希望多出来走一走。”

虽然出国游还没放开,但这些天,张泽龙已经在跟海外的同行朋友沟通准备着。“我在悉尼的一个老大哥,看到我的朋友圈后,问我什么时候去悉尼,他已经随时准备要到机场接我。”

国内游地接:

积蓄几尽,熬到黎明

“终于熬过来咯!需要庆祝一下!”身在四川成都、一直以接待广东及港澳游客为主的地接导游罗萍,12月6日凌晨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两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

她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虽然我这个月还没有带过一个团,旅游市场还是很寒冷,但是已经感觉到春暖花开离我不远了。”

三年疫情,收入落差巨大,罗萍曾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捶打”。

罗萍在机场接团等待游客

2020年4月,在家休息了两三个月后,无奈之下,她和朋友一起在地铁站附近摆起了地摊。

“练摊十多天才赚了300块,疫情前,我带团一天的工资就有300块。”每个月3000多块的供楼款,让她“压力山大”。幸好5月开始,旅游业一度重启,“公司通知我们做好准备,很快广东游客在6月就来了。”

不过,疫情的反复让跨省游时有熔断,跨省游需求受到一定抑制。

到四川的广东游客少了,罗萍只能开始带成都本地周边游的一天团、两天团,甚至连购物团都带过。一天收入只有一两百块钱,而且出团机会不多,收入锐减,她把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

“慢慢地从第一年的乐观、第二年的坚持,到第三年的有点绷不住心态。”今年,因为带的团实在太少,她还曾考虑转行,在线上投了很多简历,“但职位很多都是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工资低,还容易被招聘方嫌弃年龄大。”

罗萍说,从2010年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因为太爱旅游而入行当导游以来,这是她第一次产生了离开旅游业的念头。不过,在转行碰壁之后,她很快发现还是做导游更适合自己,“我做了十几年导游,既是职业也是爱好,没有更适合的了。更不想在黎明前离开。”

不甘心的她,积极关注旅游市场变化。“现在三星堆考古备受瞩目,我也专门学习了三星堆博物馆的专业导游词,还和同事们分享。”

她说,“而且外地游客更希望能体验到目的地的本地人生活方式,这方面成都很有优势。因此我推荐给自己带的团友自由活动时间的体验都是围绕着居住地周边居民的喜好展开,避免团友‘踩雷’货不对板的网红景点。”

罗萍带领广东游客在四川光雾山游览合照

如今,面对新形势,罗萍的态度是审慎乐观。

“再过两三个月,疫情稳定向好,团队游应该可以逐渐恢复过来。这其中,广东游客肯定是最早出游的。”她说,“现在很多旅行社,包括广东的,正在积极组织人员过来踩线、制订线路。”

对于导游从业者来说,无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改变,只要有准备,相信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文字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来源:羊城晚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