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国家卫健委明确新冠死亡判断标准

2022-12-21 07:50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与完成全程或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人群的住院风险或重症...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明确新冠死亡判断标准

每经编辑:段炼,杜恒峰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要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迅速分流轻症患者,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

米锋还表示,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也专门印发了通知,对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措施:一是要求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加强职业防护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配备,做好医务人员的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二是要求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动态优化调整医务人员的编组、医疗力量的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三是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根据他们的健康状态和身体条件,合理安排休息;四是要求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将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规定落实好临时性的工作补助和绩效工资等激励政策。

资料来源:Wind、脉策数据、西部证券 杨靖制图、视觉中国图

科学地看待新冠危害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从近期公布的疫情信息来看,新冠死亡病例较少,但是关注到社交媒体上不少关于新冠死亡人数的讨论,甚至提到一些殡仪馆在超负荷工作。请问当前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同时疫苗接种广泛普及,新冠病毒感染以后死亡的特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不同于2020年初武汉的疫情,当时大部分病人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而现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的比例比较低,也有一部分存在着肺炎,但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很少。

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为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况,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所以,“我们既不回避新冠的危害性,同时也要科学地看待新冠的危害”。

感染之后能打疫苗吗?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有说法认为,因为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比较多,并且感染获得的抗体比接种疫苗来防止再感染的效果更好,因此认为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尤其是对年轻群体来说。请问有关专家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年轻人是否能放松对奥密克戎的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与既往流行的新冠病毒相比,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是,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还有患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过去强调的老年人得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整个人群当中的比例会更高一些。另外就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比例也会更高。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与完成全程或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人群的住院风险或重症风险以及死亡的风险比较大,其中也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在这种风险有一定程度存在情况下,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是要去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地完成加强疫苗接种,把这种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有记者提问,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转阴之后是否能继续接种新冠疫苗?多久能接种?另外,近日部分人群已经开展了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请问最近感染的痊愈后的人群可以接种吗?

王华庆表示,目前来看,单纯的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强。按照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当中的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有记者提问,随着时间流逝,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会有所减弱,请问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只有6个月的有效期?有些人全程免疫接种完成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再进行加强免疫接种还有用吗?

王华庆表示,之前也向大家介绍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之后产生保护作用,一个是会产生抗体,另一个是会产生细胞免疫,也会产生免疫记忆。接种疫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会下降,另外,随着病毒的变异,免疫逃逸也在增强,使得抗体的作用在进一步削弱。但是,细胞免疫尤其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比较持久的。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