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2022年度基础教育10大热点政策 ,与办学治校息息相关

2022-12-30 13:00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评价指南》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原标题:2022年度基础教育10大热点政策 ,与办学治校息息相关

本文共49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本文来源:校长会

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双减”扎实有效推进,

包括义务教育新课标、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一系列基础教育领域

的重磅文件和政策相继出台。

这些政策大都涉及

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

更与每一位校长的办学息息相关。

带您一起来盘点——

1.《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印发

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评价指南》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方向、育人规律、深化改革、以评促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方面重点内容。

相关链接:

教育部: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如何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教育部8问答详解

校长会微评

《评价指南》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学生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聚焦学校办学质量,构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南》发挥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把“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作为重要考查要点,这有利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领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

加强校外培训综合治理

2022年2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意见》是第一个关于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的专门文件。

《意见》明确,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政府管理校外培训事务的法定职责,要加快建成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监管到位的执法体系,全面提高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依法严格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双减”工作扎实有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链接:

速递!首个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专门文件出台!

“双减”加强针丨教育部等3部门联合发文,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史上最严“双减”令,能让中国教育跳出“减负反成加负”的循环怪圈吗?

校长会微评

“家政服务”“直播变录播”“儿童剧本杀”……在这些看似正常的活动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学科类培训的名目。“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然而仍有部分个人和机构利用家长焦虑心理,以更为隐蔽的形式开展学科培训。部分地方对校外培训监管执法不到位问题逐步显现,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

《意见》的出台为各地在认定和处罚校外培训机构时提供了明晰的参照和依据,有利于消除校外培训机构的灰色经营地带,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行为,为校外教育培训法治化奠定基础。

3.《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实施

2022年2月17日,教育部召开2022“教育新春”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有关情况,该管理办法将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针对目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实践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将其作为中小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制度化的设计和完善,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外部保障。

相关链接:

教育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干什么”“谁来管”“怎么聘”丨后附专家解读

所有中小学5月1日起施行!这一制度背后有哪些深意?| 深度解析

校长会微评

近20年来,法治副校长制度成为教育管理的“助推器”,在增强学校师生权益保护、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5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为推动我国新时代法治副校长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何让法治副校长真正地助力学校新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法治副校长制度的完善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用好法治副校长制度可以顺势推动学校的依法治理,提升师生的法治素养,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办法》给予外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学校更需要抓住契机,让法治副校长真正地助力学校新发展。

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时隔十多年后新课标的再次修订,引发关注热潮。这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行业规范”更新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也需要随之调整。课程方案的具体内容,明确了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等统领性内容。

相关链接:

新课标和课程方案来了,八大理念帮校长换换“脑子”|校长会独家解读 新课标和方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学校教学怎么跟着变?| 权威专家深度解析

校长会微评

与其他教育政策文件相比,课程标准不只是宏观上的指导,更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的一本详细的“指南”,需要人人持有、常常对标。如果不去细细研读这份指南,就很容易会因为教学行为方式不匹配,而无法把新时代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聚焦核心素养,是整个课标的重点和核心。同时,完全将学科之间割裂的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通过增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更有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5.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印发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相关链接:

培育未来强师!学校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附案例

校长会微评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对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面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使命,需要彰显其作为一个教育主体在开展因材施教工作中所发挥的“人”的独特价值。努力成为卓越教师、为未来而教,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时代命题。

6.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随着劳动教育被正式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尤其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相继颁布实施,劳动教育实践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6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

相关链接:

做饭、扫地、种菜……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就这? 谁说“无地可种”!劳动教育就只能发生在校园里吗?

校长会微评

从学工学农到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再到明确劳动课为必修课程,尽管形态、名称有所变化,但劳动课一直存在于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此次将劳动课从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独立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通过劳动课这一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使其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7.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印发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该如何做?值得关注。

相关链接:

钟南山: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如何发力?| 附案例

校长会微评

调研发现,中国不少学生身上缺乏一些重要的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质疑精神缺乏、综合应用不够、动手能力较差、策划意识不强等。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正当其时。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并成为能进行科学生活和创意生活的人,甚至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的新生力量,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国的科学教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策划意识等重要的创新素质。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这些创新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拓展好奇之心、启蒙批判思维、激发探究兴趣等手段来进行,在学生们心中播下科学“种子”。

8.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水平之间的竞争。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相关链接:

二十大报告要求“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小学如何进行拔尖人才早期培养?| 附案例

校长会微评

中小学阶段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重要阶段对青年学子进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赋予他们更多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养,为他们今后取得更大创新成果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摆在广大中小学教育人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基础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问题上,首先是发现,接着是保护和培育。发现,需要慧眼,需要洞见;保护,需要胸襟,需要情怀;而培育,需要智慧,需要机制。这一方面是教育本身的天职;另一方面,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使命。

9.

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2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关链接: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新学期,学校上好“大思政课”,需把握好三个“度” 大思政课“大”在哪?这三个“大”字让德育在课上真实发生

校长会微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思政课的地位十分重要、作用不可替代。《意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立足“国之大者”“党之伟业”,突出强调中小学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关键课程作用。《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应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新方向、新要求,全面解决其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配合协作、严格执行,将制度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实际效能。

10.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持续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事关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2022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详细说明了学校供餐基本条件,并提出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加强营养健康教育等要求。对此,报告将我国不断完善的营养与健康政策体系总结为“从防治营养不良,到强调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再到构建健康教育完整体系”。

校长会微评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各地推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覆盖范围不断扩展、供餐质量不断提高,使得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广、牵涉环节多,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身上,对于实施主体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对此,《办法》给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引导。持续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办法》规定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大力推进学校食堂供餐,科学开展营养健康监测,因地制宜开展膳食指导,定能更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民族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奠定更坚实基础。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样炼成的?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