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不可思议!我国居然也有倒牛奶事件?

2023-01-11 17:22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最近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倒奶杀牛”现象,牛奶没人收,有些大的牧场一个月可以亏几十万,所以只好...

最近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倒奶杀牛”现象,牛奶没人收,有些大的牧场一个月可以亏几十万,所以只好杀了奶牛当牛肉卖,及时止损。

不得不承认,倒牛奶事件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民的神经。

其实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面包店每天扔面包,菜烂在菜地里卖不出去,本质上都差不多。

但是扔面包,烂菜都没关系,就是不能倒牛奶,倒牛奶绝逼是中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因为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在初中政治的时候学过,资本主义倒牛奶是经济危机的象征,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了,都不分给穷人喝。

这更凸显了资本主义的吃人的本质,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只是……只是……现在类似的表象在中国也发生了,那么到底是书本错了,还是宣传错了?

其实,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当时的美国正好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各行各业都很繁荣,消费水平一直在涨,所以奶农有扩大生产的动机。

但是扩大生产这个东西,不是1+1=2这么简单,首先你先得投入成本,最重要的是,扩大生产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有一个延时性。

比如扩大牧场,多招工人养牛,多买些奶牛回来等等。

然而,随着大萧条的来临,各种商品开始通缩,人们的收入朝不保夕,对奶制品的需求也是一落千丈,于是导致牛奶的价格暴跌。

可是奶农哪里来那么大的敏感性,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时的市场波动,所以奶的产量还是按照当时扩大生产时候的产量产出。

这么一来,奶的存量一下子多出来了。

可能有人会说,多出来也可以免费送啊,为什么要直接倒掉呢?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商品的价值不单单是其本身,还有中间的交易成本。

拿牛奶来说,由于奶农是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没有办法让消费者直接对着奶牛吸奶,所以即使他们愿意牛奶免费送,都没办法送出去。

因为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这些都会产生不小的成本。

换言之,即使这些奶农愿意免费送牛奶,到了消费者手里还要加上以上成本,可是因为经济的萧条,大家都没有消费欲望。

于是牛奶卖不出去。

牛奶卖不出去,商店就不会进货,那么牛奶只能存在奶厂。

而奶厂也只能降低收购奶农的牛奶规模/价格,整个恶性循环。

最后落到奶农头上,他们怎么办?

肯定是停止产奶才是最优解。

然而,奶牛不是机器,你想停就能停下来的,它还是在按部就班地产奶。

于是把牛奶倒掉,就是上上策。

之所以说是上上策,是因为奶农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只是把牛奶这个产品倒掉,而非处理产出牛奶的奶牛。

要知道奶牛才是整个牧场最大的固定成本和生产工具。

一旦奶农对未来长期感到绝望,那么他的最佳选择是直接把奶牛也杀了,把自己的固定成本降到最低。

因此,这事情就是非常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跟万恶的资本主义无关,跟丑恶的人性也没关系。

只要有市场经济存在,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有可能一直有宣传需要,于是出现了“资本主义xxx”的不协调论调。

至于这次河北,内蒙古出现的“倒奶杀牛”现象,其实就是我刚刚说的那回事。

因为在几日前召开的河北省生鲜乳价格协调会上,经测算的生鲜乳交易参考价从最低不低于3.93元/公斤下调到3.85元/公斤,逼近北方3.5-3.8元/公斤的成本价。

下游需求跟不上来,几大奶企销量下滑,收奶减少,根据行业数据分析,2023年国内原奶价格还会继续下降,行情估计等3-4年才会好转。

对于奶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很少有人可以硬扛那么久。

所以在悲观情绪的带动下,不仅仅出现了“倒奶”,甚至出现“杀牛”这样的极端行为。

那么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啥?

我觉得就是消费水平降级,而实际生产能力却没有来得及调整。

那么再去给企业放水这种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消费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再让企业扩大生产,相当于强行让企业吸纳就业,但是把产品堆仓库,逻辑上讲不通。

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刺激人们消费,帮助这些企业去库存,让它们进行正常生产。

但遗憾的是,房地产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悬在头顶,救了房地产,这些奶农可能还要继续杀牛;救了奶农,房地产泡沫可能随时会破掉。

消费和房地产,二选一。

从官方的口径看,好像偏向房地产更多一些,从民间的口径看,两者一个都不选,拼命存银行。

所以,2023年最大的经济任务,就是如何把这16万亿新增存款,转化为消费或者房地产。

那么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