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美国俄亥俄氯乙烯泄漏事故,将成为2023年搅动世界的黑天鹅吗?

2023-02-15 15:05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2017年,一名来自中国云南昆明的女留学生,在她的毕业典礼上的一番公开演讲,让她“一夜成名”,当然,...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55篇原创文章

2017年,一名来自中国云南昆明的女留学生,在她的毕业典礼上的一番公开演讲,让她“一夜成名”,当然,是恶名:

她就是杨舒平。

在毕业之际她被选为了中国留学生的代表,负责在毕业典礼上上台发言,大多数人在毕业典礼上多半会感谢祖国与父母的栽培,可杨舒平的演讲稿却十分的让人意外。

在演讲的过程中杨舒平称自己在来美国之前,其实准备了几个口罩,可没想到在呼吸到美国的第一口空气时,她却觉得格外的奢侈。因为自己从小在中国的城市中长大,空气质量特别的不好,如果不佩戴口罩出门的话,就很容易生病。她的这一话语很明显是在抬高美国的生存环境,贬低自己的故乡。

杨舒平所生活的昆明是出了名的风景宜人,一年四季气候适宜,绿色植被更是茂盛,和一般地区相比她的家乡可以算得上是一方宝地。当她的演讲在网上流出之后,很多中国人也都开始纷纷进行反驳,诚然城市中的空气质量也许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杨舒平的那一句美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无疑存在着很大的讽刺意味。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着重突出和表现自己演讲内容的真实性,在演讲中她还连续使用了6次“清新香甜”来形容国外的空气。

没想到,五年后,杨舒平的这番言论一语成谶。美国的空气真的变成“香甜”的了,其实她早早的,就预言了2023年美国空气的变化。

这两天,一个被掩盖了近十天的话题终于在广大网友的努力下被大家所知道了。2月3日当天,一列运载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的货运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然后当地应急部门害怕其发生爆炸,居然主动地把它点燃了。

图片来源:网络

当全美的媒体都在炒作中国民用气球事件时,这件件更可怕的“爆炸”事件已经在美国上演。据海外多家媒体明显滞后的报道,这个消息才逐渐被世界所知:

当地时间2月3日,一列运载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后引发火灾。海外社交媒体推特上当地居民拍摄的画面显示,事故现场火光冲天、浓烟弥漫。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和这个事件如此大的危害和影响相比,几乎没有一家主流美国媒体报道这个问题,国内的媒体也鲜有跟进。这次还是从美国的社交媒体转到中国的社交媒体,才引发了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

这篇文章,就将对这个堪称“美国版切尔诺贝利事故”级别的灾难事件,进行梳理复盘,并对此次灾难事件可能会造成的后续影响,进行理性研判。

2023年,注定不平静,这次美国俄亥俄州的氯乙烯事故,是否将成为搅动世界的一只黑天鹅?

当然,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说法,还是美国人自己说的,并不是什么媒体套路:

一名美国大V直接表示这就是一次俄亥俄州的切尔诺贝利事故,阅读量已经达到30多万人次。

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正常时期的美国俄亥俄州风景(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美国恶之花盛开:被刻意掩盖隐瞒的一场重大事故,依然迷雾重重?

2023年进入2月份,大家都在关注美国打气球上瘾,连续击落了四个流浪气球,还有围猎渤海大黑鱼和击落日照上空不明飞行物的事儿。

但是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却很少有媒体报道,这事可比流浪气球严重一万倍了,但是美国统治阶层却封锁了消息,并借流浪气球事件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

十一天前,也就是2月3日,比“流浪气球”引爆舆论还早,其实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之一,其严重程度可比“流浪气球”高不知道多少倍,毕竟流浪气球其实压根儿没有危害到美国。

据外媒报道,一列载有100000加仑剧毒化学品氯乙烯的火车出轨,爆炸产生的物质叫二噁英,具有强致癌物,爆炸形成巨大的毒雨球,毒害了所有的水、土地和空气。

二噁英是一种具有较强生物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它具有不可逆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当之无愧的“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如果一旦渗透到环境中,它很难自然降解消除,贻害万年,又被称“世纪之毒”。

美国政府封锁消息的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俄亥俄3号火车出轨大爆炸,全世界都静悄悄的,没有媒体报道,也没有人知道。

5号,拜登下令击落中国的流浪气球,全世界都知道了。

6号,土耳其和叙利亚发生了大地震,也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了。

但是美国爆发了如此巨大的灾难,美国政府和媒体成功地将消息封锁了整整超过十天,一直到2月13日,才冲上了中国的热搜第一名。

火车脱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涉事列车共有20节车厢装载有毒物质,包括5节运载压缩氯乙烯的车厢和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是一种透明无色液体,可以吸入、摄入或通过皮肤吸收,它会刺激眼睛、皮肤和肺部,并可能导致呼吸急促,反复接触会导致肺损伤。

而氯乙烯是一种更加恐怖的危险物质,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认定为致癌物质,长期吸入氯乙烯“可能与脑癌、肺癌和一些血癌有关”。氯乙烯燃烧时可产生光气和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光气可致人呕吐和呼吸困难,在最急性接触中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避免氯乙烯泄漏爆炸,2月6日,诺福克南方公司对上述五节车厢进行了受控释放,也就是将氯乙烯排入事先准备好的坑道中并使其燃烧。从媒体现场报道看,氯乙烯燃烧产生了大量浓烟,漫天都是“毒云”。

在当地政府对列脱轨车上的有毒化学物质实施就地排放同时时,也对事发地点周围1英里(约合1.6公里)范围内居民发布撤离令,疏散区覆盖了小城逾4800名居民中的近一半。

距离泄漏已超过10天,当地居民在社交媒体上指出,氯乙烯的泄漏已经影响到了当地水体,一些河道中发现了死鱼;另外包括鸡、狗和狐狸在内的大量野生动物和宠物也出现了莫名死亡的现象。

尽管如此,美国主流媒体一片沉默,号称新闻自由的美国政府甚至封锁消息,逮捕关押直播记者。

如此巨大的生态灾难,事发已经过去十几天,直到2月13日,才被世界上其他的媒体和新闻所关注和报道。

在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全国新闻台记者埃文·兰伯特在现场进行直播报道时,美国国民警卫队和警察当场将其“抓捕”并戴上手铐,还要起诉他。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很显然,美国政府这是要对公众封锁消息、掩盖真相。

甚至于美国的网络上,这么大的事儿居然都形不成热点,更上不了热搜。

不得不佩服美国政府对于媒体、对于互联网的掌控能力,不得不佩服美国所有的媒体对政府的配合主动性,不得不佩服于美国政府转移公众视线的实力啊。毕竟已经过去10天,美国政府几乎让全世界的人都去关注“流浪气球”了,这么巨大的生态灾难呢?不仅仅是美国媒体不关注、不报道,甚至于在此之前我国的媒体也几乎没有报道。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严重程度,一目了然。虽然说已经在中文互联网得到了传播,但是实际上这个事件还是有很多迷雾:这个火车运输的化学物质属于哪个公司?事故第一责任如何认定?对当地造成的生态危害有多少?有没有遇难者……

当然,这是美国家自己的事情,我们犯不上,也没资格说什么。但是这个事件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或将成为2023年改变全球格局的重要导火索。

事故现场(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影响分析:美国俄亥俄氯乙烯泄漏事故,将带来哪些值得关注的直接影响?

当然,因为当下中美关系的现实情况,很多中国人或许会以看热闹的心态,或者带有情绪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事情。

实际上没有必要,灾难就是灾难,无论发生在哪里,都是悲剧。

一方面,俄亥俄州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州,位于玉米带上,是核心粮食产区。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粮食出口国,这场生化危机终究危害的是全人类。

另一方面,是对俄亥俄当地的居民造成必然的现实伤害。

当然,我个人不是搞化工的,聚氯乙烯是啥我也不懂,不过网上有个博主科普得很深入的,转给大家看看:(红字以后为转载内容)

@史老柒:# 美俄亥俄州氯乙烯泄露致居民撤离 #

最近美国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环境 - 生态灾难,就是俄亥俄州氯乙烯泄露那个事,现在的热度太低了,但是这事的后果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我这么懒的逗比博主也不得不强打精神,跟大家逼逼几句氯乙烯的危害了。

图 1 是三年前的逼乎的科普,写的挺好,在这我就不多废话了,简单汇总一下,给懒得看长图或者看不懂的人。

首先,氯乙烯大规模泄露后正确的处置并不是点燃,当然我现在也不确定美国那个点燃到底是应急处置还是泄露之后自己着了,毕竟氯乙烯属于极度易燃的化学品。但点燃后的氯乙烯会生成一种大名鼎鼎的产物 " 二噁英 ",强致癌物,氯乙烯本身就强致癌,急慢性毒性就不弱,点燃后的产物更致癌,毒性更强。如果是自燃的那也就算了,如果真是如三无小道新闻说的是点燃,那这操作可真太骚了!

其次,我国早在 2013 年就修改了氯乙烯的 MSDS 文件了,处置方法是物理吸附和紫外照射,用人话说就是能吸附多少吸附多少,剩下的交给太阳。

让阳光完成聚合和脱卤,这是目前为止人类科技水平能做出的最优解,当然当地土壤,空气和水质基本全完蛋了。

氯乙烯是一种急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型,生殖毒性,环境危害属性,土壤富集性,都不弱的六边形化学品。我当年在实验室都是小心再小心,后来上塑料项目的时候更是耳朵像天线眼睛像铜铃,时刻警惕着准备撒丫子跑路。

再次,我国也是早在 2013 年就对氯乙烯火车运输严格管控了,运输氯乙烯需层层审批,我不敢说绝对,但基本做到了氯乙烯不跨省不跨市,当地自制自用,其实这玩意很好制的,用电石就行。我国目前就做到了确保电石运输的流畅性而杜绝氯乙烯运输。把电石运到塑料厂,在厂内合成氯乙烯单体然后再在厂内直接制备多聚体也就是聚氯乙烯塑料,这个流程还是很成熟和相对安全的,虽然也出过事,但在化工厂内出事的应急资源和响应那就比在路上出事强百倍了,你们看截图那么多次事,造成的后果也都很轻微,国内我都好多年没听过运输氯乙烯的事了。

我不清楚美国这波操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NTSB(运输安全局)和 CSA(化学品安全局)到底在本次事故的前期预防与审批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但至少现场总指挥完全看不出在应急处置领域有啥化工 / 化学专业的亮点。

我谨慎怀疑美国是不是化工人才断层了?其实从 2015 年之后杜邦陶氏等频繁出现化工事故之后在应急处置领域犯低级错误的时候,我就怀疑是不是美国化工人才断层了?

现在看到这次重大的环境 - 生态灾难美国处置的如此拉胯,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怀疑。

最后,现在最优的解决方法就是赶紧把火灭了,把周围所有的人都疏散了,当地爱咋咋地,就当来了次切尔诺贝利。

不过氯乙烯火灾……不好灭,反正指望消防那点家伙什没戏,可以考虑用温压弹抽干空气试试。

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大气层消失》是一个储罐泄露导致臭氧层消失,一个孩子能听懂动物语言最终解决危机的那个。

嗯,这次的事件就可以看成电影降临现实的加强版,只不过消失的不是大气层,而是小半个俄亥俄州。

我蹲一个俄亥俄州宣布紧急状态然后大疏散。

本来还想幸灾乐祸几句,但实在没那个心情,这可不是澳大利亚山火,这是氯乙烯火灾,是对地球整体环境的暴击,我们也够呛能独善其身。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3

趋势研判:本次事故以后,将如何对全球格局产生长远冲击和改变?

国内外媒体都在炒作这件事,因为燃烧如果不完全会产生致癌物质,飘散到空气中,被媒体称为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看热闹的心态是不对的,当然很多媒体也是只顾关注和流量,分析的都很带情绪,很多国内外的媒体都已经魔怔了,这不是好事。

有美国人称这是美版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可令人奇怪的是,这一重大事件却在美国被刻意淡化处理,有些真相被刻意隐瞒。

美国政府、媒体和网络平台都没有出现这一事件的大量报道,好像这并不是一件大事或者就好像并没有发生一样。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政府和媒体都在大肆炒作中国“流浪气球”,都在炒作“中国威胁论”,报道、版面和流量都被刻意地引向了中国,而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重大灾难事件被成功地淡出了美国人的视线。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

一是反华已经成为美国当下的政治正确,为了转移民众注意,他们刻意炒作中国“流浪气球”对美国的威胁,而且不惜由总统亲自下令美军出动最先进战机击落“流浪气球”和不明飞行物。

二是美国媒体并不是真正的新闻自由,在氯乙烯泄漏事件中,美国政府、媒体和网络平台刻意压制或隐瞒事件真相,压制舆论传播,减轻舆论风暴。欺骗美国民众。

三是美国政府并不关心事发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死,在明知泄漏造成大量动物、鱼类死亡的情况下,在空气中仍然有刺鼻气味的情况下,就宣布事件的影响已经消除,让民众返回污染区域居住。

但是这个事情的影响,绝对不局限于美国本土。

一方面,俄亥俄州是玉米和大豆生产大州,化学品泄漏对于当地的农业肯定有影响,但是影响有多大,影响时间有多久,目前还没有评估报告出来,如果事情严重的话, 估计对2023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又是一次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俄亥俄州是美国共和党的重要基本盘之一,民主党肯定要抓住机会,极尽渲染,在立场先行的态度下,很有可能加剧美国国内的矛盾和对立冲突。

美国国内任何时期的不稳定,都会成为全球风险引爆的火花。

最后一方面,因为事故带来的生态危害,以及致癌物质的扩散,后续是否会带来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这个当下并没有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信息。

2019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叫《切尔诺贝利》的美剧,重点描写了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后,苏联的种种荒诞操作。

一开始,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剧中的苏联官员声称民族荣誉凌驾一切,切尔诺贝利试验站很重要,它是抵御美国入侵的重要工程,一定不能失败,不存在核爆炸。(切尔诺贝利本来只是个用于发电的电站罢了,被强行改编为抵御入侵的国防工程)

图片来源:网络

当辐射指数不断攀升时,苏联官员干脆放弃了辐射数据的收集,还一脸无所谓,当事故实在无法隐瞒后,负责现场指挥的列加索夫找来了一些工人,给他们四百卢布,让他们去为国救灾,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支持,连防护装备都不给。

谁都不是傻子,工人们不愿意去,列加索夫对他们进行了强有力的“说服”,晓之以武力威胁,动之以金钱诱惑,最后有三个工人同意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三名工人进入洞口时,身后是大批军队,但是军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为工人提供支持,这种场合本该是他们上的。最后,就靠这三个工人,行动成功了。

在整个剧中,苏联官员都是帮倒忙,全程封锁消息,搞极端民族主义,苏军对救灾一脸无所谓,没有责任感,对工人的牺牲没有任何惋惜。

《切尔诺贝利》上线后,豆瓣的评分高达9.6,“真实”,是这部剧得到的普遍评价。

是的,剧中的一幕幕太真实了,只不过,不知道这是在描写曾经的苏联呢,还是今天的漂亮国呢?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竟能如此相像。

这事儿会成为美帝衰亡的转折点吗?当年苏联也是在切尔诺贝利事件后,也没几年就倒掉了。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最后:

全球不确定性风险持续增加的2023年,中国和所有中国人,应该如何应对?

当下美国的空气真的是又香又甜,那些崇美媚美跪美的公知们应该去闻一闻尝一尝了。

图片来源:网络

也不知道当年在马里兰州上大学的杨小姐,会不会对当下的美国,依然充满憧憬和向往呢?

这个事件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算是新闻快递,也算是热点聚焦。不带什么情绪,就这么一回事。

但是这个事件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给2023年全球发展和运行,凭空增添了浓厚的一抹不确定性色彩。

当然,这也给中国这个国家,和所有中国人,带来了警示: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

鉴于氯乙烯泄漏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和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在这次事件对环境和身体的影响完全消除前,中国应宣布对美国俄亥俄州及相关地区生产的农副产品实行禁运,直到该州民众因事件造成的环境和身体影响完全消除为止。

而从个人的角度出发:

不要去美国,这可能是当下最良心的建议了,美国梦只是梦,帝国余晖,睁大眼睛。

不确定迷雾充斥的时代和世界中,享受中国的大好河山,不香么?

以上,就是对美国俄亥俄氯乙烯泄漏事故,进行的专题复盘和梳理解读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