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网络热门事件,都是啥结果?

2023-02-22 13:51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网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关注度很高。不能说这些事件,是冷饭热炒。感觉我们很多人的关注点,或者说看问...

网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关注度很高。

不能说这些事件,是冷饭热炒。感觉我们很多人的关注点,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有点不一样。

这里不能说太深,这类事,假如你去透彻“分析”,被喷的可能性很高。被喷,或者被猛烈喷,也没啥,毕竟每个人的三观、立场、视角,有较大,甚至很大差异。但我们每个人,至少有起码的理性,或者说,观察与认知事物的基本理性。

就上述所谓社会热门事件,每一个都来简单说几句。以下文字快速敲出,没有校对,如有错字或歧义,请联系上下文阅读。

一、苏州许可馨事件。

这个最简单。就是一位留学生在某个场合说出了“你认为的比较极端攻击了自己祖国的言论”事件。

要不咋说很多人的法制意识淡薄,自己坚决反对人治,但很多时候又以“人治”思维去看待这类事。

一个人的言论,是否违法,触犯了相关法条,我们的相关法律,尤其是宪法,是做了比较明确和清晰地界定的。如果你认为许可馨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除了要看她触犯了法律中的哪一条,还要看她发表言论的地点(即法律适用的地点)。她在美国的“言论自由”,与在国内的“言论自由”,是有差异的。如果你认为她在美国触犯了国内法,还有一个是否能够去异地追溯的法律限制。

总之,许可馨事件,举个例吧,大概就是她在某个场合咒骂了“你”,并深深地骂到了你的痛处,现在你翻了翻相关法条,发现她并没有“犯法”,无法“法治”她,但又咽不下这口气,耿耿于怀,所以就一直憋着,甚至祈望有人能站出来收拾她一下。

还是那句话,你一定要站在“法制”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这个事件不会有啥结果了,散了,散了,都散了吧。如果执法机关非要出面,除了法律不适用,毕竟背后还涉及人权问题,即,个人权利。

二、故宫豪车美女事件。

这起事件与上述许可馨事件,有很高的相似性。你要自问:那位开着豪车进入故宫的美女,触犯了哪一款法条?应该没有。至少我们的相关法律中还没有这样的规定。那么,她大概率只是触犯了故宫博物院的内部相关管理规定。这个规定,有点像“企业标准规范”,处罚权和追责权,都在故宫博物院这个事业编的半官方“单位”名下。并且,故宫一定没有去对这位美女实施吊扣驾照、扣留车辆、拘押人员、罚款等“行政执法”处罚的权力。因为,故宫不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

说到这,科普一个法律小常识:有人进入一个“禁止吸烟”的生产企业院子里,点燃了香烟,这家企业拿出“在厂内吸烟罚款1万元”的内规,要你缴纳罚款,合不合法?

嗯,如果你是这个企业的员工,赶紧乖乖缴纳,合规。如果你是外来人员,即使提前对你进行了“入厂安全培训”,这家企业是否有权力对你进行罚款,其实一直是一个不太符合法制的擦边球行为,只是这么多年,没人去深究这件事。

那么,故宫最多是去追究把那位美女的豪车放进来的内部工作人员的责任。这属于内部管理的范畴,没有必要向外界公告处理结果。你如果在某个机构里,定会经常阅读到“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的信息,这类内部处理信息,大概率是不会公之于众的。

所以,这起事件应该是早处理完了。你现在纠结的是,美女,豪车,故宫,这几个惹眼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是不是背后有“大瓜”。那是你想多了,这起事件,大概率是一个偶发的普通事件,只是被炒作了一下。

还是那句话,散了吧。

三、张珊珊张核子事件

这起事件你放不下,主要是因为核酸带给你的“痛楚”一直忘不了,之所以成为热门事件,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即,在那个时间点,那个社会环境中,遇到了那样的事。

首先,这家公司的产业快速遍布全国,一定也是走了相关招投标程序的,只不过,走程序的过程,限于有些事情发展和要求的紧迫性,或许存在瑕疵,甚至存在腐败,这些都不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如果有这样的信息被官方掌握,相信相关部门不会放过这样的线索,会继续追踪下去,但需要时间。

其次,该公司在兰州翻车,引发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还是时间点的问题。因为那个阶段,地上有很多干柴,恰好张珊珊触发了火星。在去年全年里,全国各地核酸造假事件频发,张珊珊的公司如果在兰州真的造假了,肯定已经受到了当地执法机关的处罚,这不用质疑。当时情形下,没有哪个机关,或者哪个人,敢冒如此之大不韪,袒护张珊珊。划不来,没必要。

最终,这是一起在“关键时间、关键事件”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的热点。

大概率,这起事件后续也不会再有新的信息发布。

四、唐山打人事件

这起事件,所有的线索、进程、结果都非常清晰了,该抓的,该判的,都有结果了,为啥还要质疑?

一句话,你当初嚼这块肉,时间有点长,精力资源投入有点多,现在口中余味,还未散尽而已。

其实,我想说,这也是一件比较普通的刑事案件,只不过在那个时间点,被疯狂热炒而已。为啥在那个时间点,你自己慢慢琢磨吧。

这起事件,已经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

五、女足拆违

发生在山东的这起很普通的事件,被热炒了一下,无非只有一个因素,背后站着一位女足队员。

就像全国吸毒人员应该在百万,甚至千万以上,但我们为啥对那些吸毒的明星非常关注,并且,相关部门为啥对明星吸毒“杀无赦”,其实就是他们身上的“光辉”,有“引领”作用,有很坏的“示范”效应。

同样,因为这起事件的事主,一位女足队员家里的违建被拆了,且又是女足队员“亲自”站出来,在公众媒体上发布信息,很容易被关注。

这起事件也“关门”了,违建拆除,没啥质疑。因为,没有哪个机关,或者哪个人,敢冒如此之大不韪,去担当“违法拆除”的责任。

六、山东雷丁事件

因为举报地方政府 " 一夜爆红 " 的雷丁汽车创始人李国欣,虽然制造了悲情受害者的身份,但现在事件的大致发展“线路”,是比较清晰的。

当地成立的联合调查组也公布了不少调查进展信息,越来越多的矛头,指向李国欣在制造悲情受害者的身份。但演戏不敌真相,总要大白于天下的。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结论,一是资本的嗜血性决定的,因为有人为了4个亿,去实名举报算啥?!杀人都有可能;二是李国欣移居加拿大(没有确切的官方信息,只是网间信息),更加坐实了人性。

这起事件,也是这些年来,投资与营销过程中,债务与收益,权益与诈骗,甚至是诚信与贪婪之间“搏斗”的一起普通事件,算不得热门事件。

七、教材插图事件

这个关注度挺高,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或者说语境,有关。有些极端人士,无限上纲上线,也是将此事件无限热炒的因素之一。

也说不定,这几天,教育部有人被双规,或与此有关。其实,这类话,在这里说,都是不应该的,有造谣、传谣之嫌。但没办法,有些人是一定要看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的。

到此。打住。

八、深圳深房理事件

这起事件也能进入所谓热门事件,并且有人一直在热炒,大概率说明这些人是事件的当事人,或者说,他们在关注事件的进展,想索回一点自己的损失而已。这也属于正常心理。

该事件也早就定性了,该抓的人都抓了,调查组的公告说,“深房理”涉嫌房产众筹和代持、违规套取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宣传、隐瞒收入偷逃税款、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非法集资等多项违法违规问题。

从事件的脉络梳理,损失金钱的人不少。

这与那些P2P整治过程中,千万人在等待和关注,看自己的本金能不能回来一点,是一样的。

九、广州十三行许静

从常理来说,这也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只是案件发生过程中,有些细节和手段,比电视剧里的情节多一些“不可思议”,所以引发关注。就像那个杭州保姆纵火案一样,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案件的“真相”没那么简单,甚至认为有另一种隐藏的“真相”。

举个例子,我们目睹过公路上不少车祸现场。有没有这种感觉:当现场惨不忍睹时,并且你认为定会有人死亡时,最终结果是人员受了点轻伤。而你看到几台车仅仅是剐蹭的现场,事后一打听,大概率有人身亡。

许多“案件”也是这个道理,你看似复杂崎岖的背后,其实没那么复杂,很简单。

江西中学生失踪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