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美国历史上为什么长期奉行孤立主义?

2023-05-06 10:26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作者:看客二十世纪前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把亚非欧各洲搅得天昏地暗满地狼藉,唯独美洲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虽然美国军队...

  作者:看客

  二十世纪前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把亚非欧各洲搅得天昏地暗满地狼藉,唯独美洲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虽然美国军队也直接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战场却都是在别人家的领土上。本国工农业生产基本没受负面影响,甚至还因为美国的参战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这为战后美国整体国家实力的大发展和引领世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优势条件。

  但在二十世纪中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奉行的其实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孤立主义。

  早在1796年,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卸任时就曾定下之后美国的外交基调:“在扩大与他们(指欧洲)的商业关系中尽可能减少有政治联系……用一些人为的联系将我们自己卷入欧洲的政治兴衰或敌友斗争中去,肯定是不明智的。”

华盛顿

  甚至在美国独立之前,约翰·亚当斯也明确表示:“我们应该将其作为首要原则而不能忘记:在未来欧洲所有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与美国众多开国领袖的观点完全一致,这种政治战略纲领被称为“孤立主义”。

  应该承认,“孤立主义”政策对于刚刚建国羽翼未丰的美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此时的美国还是个只包括大西洋沿岸13个州的弹丸小国。美洲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在欧洲各个列强的统治之下。面对欧洲列强殖民地的包围,美国远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之争锋。

  1898年的美西战争前夕,美国地面部队的规模还不足3万人,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同时期的保加利亚!海上力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水平的实力还是建国发展一百多年才获得的,建国初期又如何能够遮掩欧洲列强的光芒?

美国独立前的十三殖民地

  另外,美国从一开始就是移民国家,几乎所有国民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欧洲移民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卷入欧洲的纷争,很有可能引起国内不同族裔人群的分裂主义思想蔓延,对于国家的团结稳定无疑是巨大的隐患。

  从地缘角度来说,美国身处美洲大陆,与欧洲有大西洋相隔,执行孤立主义政策不易受到欧洲的干扰。而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纷争则可以让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的美国从中渔利。战争会创造大量的后勤需求,欧洲国家之间的争斗会为美国的企业创造可观的产品需求和利润。所以,与所有(欧洲)国家保持距离,韬光养晦,专注发展,无疑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最为明智的选择。

美国领土扩张

  整个19世纪,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美国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还有大片的土地。1803年美国政府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州;1819年迫使西班牙放弃了佛罗里达州;1845年从墨西哥人手中夺得大片领土成立德克萨斯州;1846年与英国签订条约获得了俄勒冈州;1848年再次兼并墨西哥领土成立新墨西哥州和上加利福尼亚省(也称新加利福尼亚);1867年从沙皇俄国手里购买到了阿拉斯加。

  领土的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人口规模的迅速提高。1783年,美国人口规模还只有约三百万,而1860年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三千两百万。随着19世纪80年代大量东欧移民的涌入,1890年的人口规模迅速扩张到了六千三百万。

  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为逐步实现工业化的美国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90年美国的钢材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1900年的年产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30万吨,几乎是当时英德两国的年产量的总和。以钢材产量为标志,美国迅速成长为潜力巨大的工业强国。

  适龄人口的充裕加上工业水平的提高随之带来的就是军事实力的迅速提高。1900年时,美国军队规模已经从两年前的不足三万迅速扩张至十万规模,海军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美军,无论军队规模还是装备水平都已经成长为一支他国无法忽视的力量。

  从人文角度来看,19世纪的美国各项政治制度也日趋完善合理。很多国家高速发展时期容易出现的贪污腐败、以次充好、滥用职权等等现象都在逐步出台的各种法案的打击和约束下得到了控制。美国通过法治的方式为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强大铺平了道路。所有这些收获都与美国建国之初就明确的“孤立主义”政策密不可分。

  如果仅仅因为国力强大,就判断美国必然放弃孤立主义政策走向称霸的道路未免过于武断。军事与外交都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的核心是利益的考量。当世事变化,“孤立主义”政策已经不能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带来最大收益的时候,才到了该考虑对政策的执行进行调整的时候了,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

镀金时代的美国

  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民族之间的仇恨,政治派别之间的宿怨令战争的乌云密布。随着萨拉热窝的枪声响起,战争立刻滂沱而至。美国原本打算依然如以往般置身事外闷头发财,但1917年,英国情报部门转交给美国的一封破译密电却触碰了美国的逆鳞。

  这份于当年1月17日发出的密电显示,德国将秘密支持墨西哥收回对美战争中失去的土地。消息一出,举国哗然。随后,德国海军发动的无差别袭击让美国伤亡惨重,民间的反德声浪此起彼伏,这就把原本坚持中立态度的美国政府逼到了墙角。

  随着俄国退出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同盟国阵营倾斜。放任协约国集团的战败发生将可能使美国失去整个欧洲的利益输入。于是,1917年4月6号,美国正式参战。此举直接使混乱不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明朗化。

一战中的法军

  美国通过直接参战不但刺激了国内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力地震慑了美国内外的分裂主义势力。在品尝到直接参战的甜头之后,美国的政客们私下里已经开始重新考量美国未来对外政策的基本准绳了……

  虽然自建国以来“保持中立”“孤立主义”几乎成为了美国全国上下的政治思维习惯。但一战给美国的军政领袖们展示出另一种政策导向可能更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于是,1939年,二战的全面爆发令美国高层蠢蠢欲动。加上法西斯主义先天对自由资本经济的敌视态度,使得美国其实在站队的问题上别无选择。虽然在军事上,美国并没有表现出急于参战的迫切愿望,但在经济上,各种针对反法西斯阵营的经济军事援助都在以法案或条约之类的形式有条不紊地得到贯彻执行。

  美国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经济和产业飞速扩张。此时,让全国上下统一放弃孤立主义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好。1941年12月7号日本在珍珠港的神助攻为美国的参战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偷袭珍珠港

  如果说一战向美国展示了参加欧洲战争能带来的诸多好处的话,二战则完全印证了放弃孤立主义对美国国家利益的益处会远超过隔岸观火的中立态度。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直接从区域性强国跃升为世界头号强国。而且把第二名远远抛在了身后。无论是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经济水平、工业能力、文化输出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他国无法望其项背的高度。

  此时的美国既不存在建国初期列强环伺的窘迫,也无法继续佯装默默无闻地闷声发展。可以说,开国先贤们制定的孤立主义政策的执行基础都已不复存在。

二战

  继续孤立主义政策已经明显不能使美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了。对此时的美国而言,放眼全球,领导全球的国际战略才是适当的选项。但出于对传统的尊重或者说是受大部分美国人思维定势的影响,抛弃孤立主义政策依然需要一个理由,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苏联。当时是世界第二大强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一,拥有人类已知的所有种类的矿产资源。经过二战的洗礼,苏联的地面军事实力已经强大到令全体欧洲国家感到惶恐窒息。其工业潜力与科技研发能力同样傲视群雄。

  最重要的是,在苏联的执政哲学理论体系中,资本主义同样被视为邪恶的存在,是落后的代名词,是最终将被彻底消灭的敌人。对手实力上的强大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对立使得美国放弃孤立主义顺理成章。

斯大林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方面独步全球,政治方面自然有理由引领潮流。于是,自1947年起,美国开始不断拓展自己各类海外军事基地的数量和规模,这些基地最多时曾突破5000个,战略战术打击范围基本能够覆盖全球!为了统御这些远离本土的海外基地,美国陆续成立了十个前线司令部。协调指挥着水下、水面、陆地、空中以及外太空的各类军事组织及设施。

  从此,无论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无论是常规作战还是特种作战,无论是军事打击还是施加各种政治手腕,美国政府都能得心应手,绝不会出现鞭长莫及的感觉。有了军事力量的支撑,美国的国家政治信誉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政治信誉的强悍又成为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坚实后盾,而美元的全球化最终成为美国经济长期强盛不衰的保证。至此,在美国的词典中,“孤立主义”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为了全球战略的执行,美国必须穷兵黩武。付出的代价就是实体产业越来越虚弱,金融资本越来越贪婪……这些都在不断动摇着美国强大的根基。

  其实,“孤立主义”也好“全球战略”也罢,一切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政治纲领。当“全球战略”能够为美国带来最佳收益的时候,这就是美国政府的执政理论基础。而当有一天,“全球战略”已经不能为美国带来最佳收益甚至侵害到美国利益的时候,重新回到“孤立主义”可能也将是个不错的选项,前提是:如果来得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