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说“它”:原系象形字,本义如今知之者鲜矣!1996年,17岁章子怡穿着白色肚兜的照片,脸上带着少女的娇憨

2023-05-23 13:31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它”本系象形字,它的本义是什么,现在已鲜为人知! □黄伯益 提起“它”字,人们都熟悉,它的常用义为人称代词,指称人以...

“它”本系象形字,它的本义是什么,现在已鲜为人知!

□黄伯益

提起“它”字,人们都熟悉,它的常用义为人称代词,指称人以外的各种事物。

比如,“煤炭,很多工业离不开它。”“东方明珠塔是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

“它”字作为人称代词的历史并不长,最早赋予“它”字这一意义的,为近代文化名人刘半农。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刘半农自幼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咏诗。他并不是个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还热心参与社会活动,曾参加过反清的各种活动。

他的人生成就主要在语言、文学与教育上,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刘半农是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强调“汉字的声调很重要,汉字最终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

从前的古人学习汉字时,一开始只认字,没有拼音,只有字,而现在我们在学习汉字会时先学拼音,比起识字,认拼音要容易的多。

正是因为刘半农先生对汉字拼音的推动,我们现在学习汉字相比以前要容易的多。

1933年,刘半农编撰完成了《标准国音中小字典》,在字典中发明了一“她”字,活用了一“它”字。

在中国的文言文中,“他”字可以指所有人事物,包括男人、女人、动物、物品等。

刘半农在翻译外国文献时,发现外国人对男女、物品有明显的区分(他是he、她是she、它是it),英文中用这些指示代词明显的区分男人、女人、物品。

刘半农认为中国的汉字里面也应该有这样明显的区分,于是就创造出“她”字指代女性,活用“它”字借指物品。

说刘半农是活用了“它”字,是因为,“它”字是个非常古老的字,甲骨文中就有“它”的身影。

而“它”字的本义,与现代人们的理解也相去甚远。“它”字本来是个象形字,是“蛇”的本字(《玉篇·它部》:“它,蛇也。”)。

《说文解字·它部》“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

后来,慢慢才有人将它写作蛇,审蛇在古时候为它的俗字,以至后来,慢慢它的本义就被其俗字蛇所取代。

早期的“它”字,是经历许多变异的。

刘半农用“它”字指代人以外的事物,只能算是活用,因为,它是古已有之的。

而他所使用的“她”字,却是一个创新。只是,这个创新,在当时却引来女权主义者的一片漫骂——

当时民国思想开放,女性追求思想和行为的自由,民国的女性认为“她”是对女性的侮辱。

她们一遍遍地追问,为什么不是男性用“她”,女性继续用“他”,而是女性要改用“她”?

尽管有很多女性不满,但是刘半农坚持要使用“她”指代女性。

刘半农是“她”字的最早提出者,也是最早使用者。为此,他于1920年9月4日在英国伦敦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虽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一些守旧者坚持拒绝使用“她”字,但毕竟已是螳臂当车,不足以阻碍“她”的前进脚步了。

最终,历史选择了刘半农。1932年,“她”字被教育部正式纳入了常用字中,给了“她”字以官方定位,这场争论才告结束。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今,“她”字已经成为我们交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之一了。

(图片来自网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