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原创 “八格牙路”、“太君”、“犬养”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3-05-25 07:38来源:网络本地 人已围观

摘要同理,“犬养”在日语里面,其实就是“养犬”的意思,它是把“养”这个动词,放到后面去了。 是的,在日语里面,“大人”两个...

原标题:“八格牙路”、“太君”、“犬养”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啊,日本人有姓“犬养”的,例如说,二战之前的日本政治家犬养毅,还有他的儿子犬养健,以及,后来的日本共同社社长犬养康彦……等等。

日本政治家犬养毅

那么试问,日本人为什么要姓这么“难听”的姓呢?“犬养”是不是“狗娘养”的意思呢?

其实,不是。

原来啊,我们误解日本人了。

原来日语有“动词后置”的语法,例如说:

我是中国人,日语的语法是“我中国人是”。

再例如说:我喜欢足球,日语的语法是“我足球喜欢”。

同理,“犬养”在日语里面,其实就是“养犬”的意思,它是把“养”这个动词,放到后面去了。

对,犬养,就是养狗,在日本,姓犬养的人,祖宗是养狗专业户,所以,子孙都姓犬养。

不是狗娘养的意思。而是养狗的意思。仅此而已。

好了,那么日语里面的“八格牙路”呢,它又是什么意思?

其实,所谓“八格牙路”,其实是日语“baka yarō”的汉字音译,但是,这个词语在日文里面的正式写法,是这样的:

写法:馬鹿野郎

读音:baka yarō

是的,日本文字“馬鹿野郎”,念baka yarō,它的意思是“笨蛋”、“混账”,是日语里面骂人的话。

日本报纸上的馬鹿野郎

那么,日文为何用“马鹿”二字,来指代“笨蛋”呢?

其实,就是源于我们中国古代,秦二世和赵高“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是的,日本文化,受我中华文化影响颇深,我们的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语言文字。

好了,那么说起我们在抗日影视作品里经常听到的“太君”一词,又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标准答案。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标准答案。

我国在很古早的时候,有“太君”的叫法,例如杨令公的妻子“佘太君”,古时候指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官的夫人,但是,在抗战时期,“太君”这个词作为汉语,早已不常用了。

在抗战历史上,我国沦陷区的群众,出于恐惧,确实曾经把日本鬼子叫做“太君”,但是,到底“太君”的叫法是如何来的?它是什么意思?没有标准答案。

为什么没有标准答案呢?

因为在战争期间,没有人研究过这事,一个时代的事物,如果当时没有人研究,时代一过,就很难溯源了。

打个比方,上海人管印度人叫“阿三”,为什么叫“阿三”?因为当时没有研究它的起源,所以,时间久了,源头就再也查不清了,所以,没有标准答案,相对较为合理的解释是:“阿三”是上海话“阿sir”的谐音,因为当时印度人在上海有很多是当警察的,所以叫“阿sir”,上海话一发音,就是“阿三”。

不过,这只是推理,不是标准答案。

同理,战时沦陷区百姓,为何管鬼子叫“太君”,由于当时没有人追溯它的源头,所以,我们今天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老冯我为大家查阅了海量的历史资料,至今为止,相对最为可信的解释是这样的:

“太君”应该是

日语“大人”的发音

是的,在日语里面,“大人”两个汉字的发音是daijin,和汉语“太君”的发音,相似度在90%以上,这个说法有很多佐证的资料,其中一则,是斋藤邦雄所著《陆军步兵故事汇》里面的一幅插图,图中有中国百姓喊日本兵“大人”的一幕,如下图:

斋藤邦雄《陆军步兵故事汇》插图:中国百姓喊日本兵“大人”

我们从这一幕可以反推,从当年日本鬼子的耳中听起来,中国人喊他们“太君”,日本兵听起来,就是汉字“大人”的日语发音。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日语并不常用“大人”这个词,那么,当年的鬼子,为何接受中国人喊他们为“大人”(太君)呢?

这也是一个谜。

不过,事情很可能是这样的: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通过翻译(二鬼子、汉奸)的解释,广泛接受中国百姓喊他们为“大人”。因此,当时的翻译(二鬼子、汉奸),教沦陷区的百姓,迁就日语的习惯,故意把“大人”读成daijin,以迎合日本鬼子的听觉习惯,久而久之,daijin(太君)这个“不中不日”的怪词,就横空出世了。

也就是说,“太君”(daijin)这个词的产生,逻辑很可能是这样的:

逻辑一:沦陷区百姓沿袭旧时代习惯,把所有当官的(包括日本鬼子)都喊“大人”。

逻辑二:翻译(二鬼子、汉奸)向日军解释,“大人”是“长官”的意思,鬼子表示接受。

逻辑三:为了迎合日本鬼子,翻译(二鬼子、汉奸)故意教沦陷区的百姓,把“大人”按照日式发音,读成daijin。

逻辑四:沦陷区的老百姓不懂日语,也不懂daijin,他们依照自己的理解,认为daijin就是历史演义书籍里的“太君”。

老冯认为,这个解释,应该是目前为止相对最为合理的解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