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中国第一位办手机号码的人,当时号码随便选,最终他挑了什么号?

2023-05-26 10:34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哪怕是到了80年代,虽然电报早已普及,但因为太贵的缘故,通过书信和远方亲友交流、沟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经常用到的手段。然...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哪怕是到了80年代,虽然电报早已普及,但因为太贵的缘故,通过书信和远方亲友交流、沟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经常用到的手段。

然而,在1987年,甚至国内固定电话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我国诞生了第一位手机用户。

当时的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这电话号码还能随便挑。那么,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他又挑中了哪一个电话号码呢?

四分钱、七分钱、四五千、五六万

虽然我国早在1881年就有了第一部固定电话,但固定电话真正普及,还得等到20世纪90年代,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远程通信还是要靠电报和写信。

如果寄平信,本县市区要四分钱,寄到外地,也要8分钱。

相对而言电报就贵的多了,建国后到改开前,电报的定价一直都是一个字3分半钱,1983年直接涨了一倍,变成了7分钱,发一封信才相当于电报的一个字的价位。

当然,发电报也有电报的好处,写信的话是邮递员骑着自行车送,电报的话则是骑着摩托车“突突突”的送到家门口,如果是急电,哪怕是大晚上都能给你送过去。

那时候,人们没有急事不会选择发电报,真要发电报,也总是习惯用极少的字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固定电话也不再仅限于高级干部家庭,开始在民间普及。但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的起的。要申请、排队,初装费最起码也得四五千。

这在万元户跟大熊猫一样稀有的年代也是一大笔钱了,更何况后面还有极高的通话资费。

也正在邮电部的领导们为怎么推动固定电话在国内普及而烦恼的时候,1986年,他们收到了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提交的“引进移动电话”申请。

对于80年代中期的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移动电话这种东西可以说连听都没听说过。

世界上最早的移动电话诞生于1973年的美国,重量超过了1公斤,江湖人称“大哥大”,既能打电话,也能用来防身。但这玩意太贵了,一台价格高达3995美元,普通人根本用不起,国内自然也没有引进。

1984年的一天,时任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李轶圣去瑞典出差时,发现一个老外拿着一个大黑盒子大喊大叫,下意识的以为他在发疯。

过了近一分钟才反应过来,那应该是一种“没有线的电话”。

那老外很热情,让李轶圣试用了一下。看着大哥大上那大大的屏幕和数字按钮,李轶圣觉得这东西很新鲜,但也同样认为它不会大面积普及,只能用于应急通信。

那老外却不这么看,自信的说:“移动电话将来很可能和固定电话平分天下!”

“你在开玩笑吧,这么贵的东西怎么可能和固话相比呢?”

李轶圣只是在心里吐槽,表面上仍然带着笑容点头称是。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他就不得不开始考虑引进移动电话的事情了。

当时因为改革开放的缘故,广东吸引来了大批港商。当1985年,港商拿着他们的“大哥大”来内地后,却发现因为没有相应的移动电话网,“大哥大”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砖头”。

这样一来,对广东的招商引资就造成了很大影响,李轶圣便专门组织讨论要不要上马移动电话项目。

经过大家一番计算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如果要在国内普及移动电话,算上设备加终端,平分到每个用户身上的成本要五六万。”

一台电话就相当于五六个万元户的身家,这种东西谁会用?谁又用得起?

甚至,广东邮电管理局自己都没钱发展,搞这种东西还得贷款。也正因此,核算结果一出炉,顿时就遭到了大部分成员的反对:

“说是要借鸡生蛋,万一你养出的不是母鸡是公鸡,下不了蛋,不就砸手里了?”

虽然反对声音很大,李轶圣仍然铁了心要推进移动电话的引进工作,他相信移动电话一定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经过三次可行性报告后,于1986年跟邮电部提交了申请。然后,他就被批评了:

“固话普及都没解决,搞这些名堂干什么?”

是啊,一台电话要五六万,在时人看来就是“奢侈的玩具”,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急着上这玩意。

引进

不过,邮电部的领导们虽然不看好这一项目,但也没有明文禁止,经过开会后做出了“三不决定”:“不投资,不参与,不反对”。

虽然部里面网开一面,但投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既然部里面不支持,找省政府试试?”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李轶圣找到了省政府领导。

省政府和邮电部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引进移动电话能促进经济,那自然要大力支持了。专门调动广州、深圳、珠海贷款指标,给邮电管理局筹到了500万美元贷款,之后,又以提供一年独家经营内地用户赴香港的漫游服务为代价,从香港电讯那里争取了500万美元的贷款。

1987年,广东省模拟移动网第一期工程顺利完工。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这次规模可以说小的可怜,只有广、深、珠三市建了交换局,而且全省总容量只有2200个用户,第一批进入大陆市场的大哥大为100部。因为邮电管理局申请不到国家的网号,所以这100部的电话号码都用的9字头的市话号码。

移动电话刚“开张”三天,就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花好几万买了个砖头”

这位客人叫做徐峰。

这一年徐峰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大学期间学的是无线电专业,毕业七年了,仍然走在创业的路上。

11月的一天,徐峰和一位在邮电管理局工作的亲戚吃饭时,被告知了一个“内部消息”:“广州马上就要上市虚拟移动电话了,总共只有100部,先到先得啊。”

徐峰一直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当他得知“虚拟移动电话”的下面不用“牵绳子”就能打电话后,顿时十分的心动,在1987年11月21日跑去邮电局办理业务。

邮电管理局方面自己都没想消息传的这么快,他们甚至都没制定好价位,面对徐峰的要求,业务员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这“大哥大”应该卖多少钱,商议了半天之后,决定让徐峰压两万块钱支票,多退少补。

对于徐峰而言,这两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他本来打算买台丰田的农用车,价格也只有两万块。如果买大哥大的话,那就买不起车了。

徐峰只是稍一犹豫,就下定决心:

“买车什么时候都能买,‘全国第一个买移动电话的人’,这称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最终,这台大哥大的定位确认为了12000一台,另加6000块的入网费,以及150元的月租。

因为是第一个客户,而且也没有什么相关的规章制度,营业员直接让徐峰自己挑选电话号码。

这100个号码为901000到901999。徐峰总觉得哪一个都很有意义,比如000就代表着第一,111、666、999也很好记。

考虑了半天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我就要901888好了,三个八,发发发。”

就这样,徐峰得到了人生中第一部,也是全中国第一部的手机/大哥大——灰色NEC模拟手机。

和现在的手机比起来,大哥大可以说是又大又重,说好听点有安全感,说难听点就是个大砖头。

而且,大哥大充满电也只能进行30分钟的通话。不管是打进来,还是打出去都要钱,每分钟通话要1块钱的资费。

看起来不多,如果换算成电报的话,能打整整14个字,写信也能寄出12封信了。

徐峰买了大哥大后,每个月资费都在七八百,最高的一次甚至达到了两万多块钱。

同时,因为当时通信服务还没普及,国内有固定电话的都没有几个,徐峰这大哥大只能打广州内的电话,还不能漫游。

哪怕是打市内电话,因为信号不好的缘故,需要走来走去,并用大嗓门说话,可以说十分不便。

也正因此,当徐峰的身边人知道他没买车,买了这么个“砖头”后,纷纷表示不值。

不过,大哥大笨重也有笨重的好处。

有一次,徐峰出门时一个没注意,把大哥大给弄丢了。回去找了一番什么都没找到,急的直上火。

谁曾想没过几天,邮电管理局那边就打来了电话,说:“徐先生,您的大哥大被送到我们这里来了,有时间来取一下吧。”

“我的大哥大怎么跑到邮电局去了?”

抱着满腔的疑惑,徐峰赶去了邮电局。然后得知了让他哭笑不得的真相。

原来,当时是一位热心老乡捡到的他的大哥大。老乡没见过这玩意,研究了半天得出结论:

“这肯定是外国特务用来破坏我国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罪恶工具!”

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他果断选择了将之上缴派出所,派出所民警也是第一次见这玩意,也没研究出这到底是用来干嘛的,上交给了上级。

几经辗转,这个大哥大被送回了邮电局,最终物归原主。

随着广州市民们逐渐了解了大哥大的用处,原先无人问津的大哥大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非常抢手,有时候,为了买手机请客的钱比买手机本身的钱都要高。

不管是买手机、维修手机、选号码都得请客吃饭,在邮电局没点“关系”还真弄不到这玩意,毕竟全国只有100个,先到先得。

在最离谱的时候,广州陵园西路的黑市上,一台带手机号码的大哥大,足足炒到了六万块。

眼睁睁的看着大家为了抢大哥大“各显神通”,徐峰十分的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

在当时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汽车是桑塔纳。但拥有一辆桑塔纳却不一定比有一台笨重的大哥大更有面子。

毕竟,你要是开桑塔纳出门的话,别人可能以为开的是公家的车。但要是拿出一个大哥大来,一边到处走,一边大喊“喂喂喂?听得见吗?”那大家就会以为:这是一个有钱的“大老板”。

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些老板在谈生意的时候,总会装作毫不在意的将大哥大往谈判桌上一拍,立马就会收获对方的尊重,如果对面拍不出大哥大来,还能获得一定的心理优势。

别了,大哥大

进入90年代中期后,广州开始推行GSM。刚开始因为信号不好,GSM手机根本没人愿意用,毕竟模拟网已经很成熟了,还能全省漫游。而GSM手机,在通话时甚至连对面是男声、女声都分不清。

直到1997年,随着广东省邮电管理局移动局不断的优化GSM网络,用新手机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广东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比如全免手续费、入网费等。

但直到2001年,仍然有10余万的用户不肯用新手机,执着于大哥大。

原因很多,一来办大哥大花了不少钱;二来用了这么多年用出感情来了;三来,一些抢到“靓号”的用户对分配的新号码不满意。

但国家已经下达了指示,2001年7月1日将全面停止拟移动电话网客户的国际、国内漫游业务以及拨叫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功能。2002年1月1日,国家将收回模拟网的频率,不准运行。

陈峰的这台大哥大,就一直用到了模拟网络转为GSM网的最后一天,才换的新手机。他的那一台大哥大,则好好的珍藏在了家里面……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