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原创」新冠病毒的最新变异

2022-12-22 17:41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而在近期,治愈患者“复阳”死亡、病毒攻破中枢神经系统、宠物狗出现弱阳性反应等“新冠疑云”,也让...

人民网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SARS-CoV-2)本身的演进与突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而在近期,治愈患者“复阳”死亡、病毒攻破中枢神经系统、宠物狗出现弱阳性反应等“新冠疑云”,也让人们忧心不断。

病毒是否已经发生了突变?感染力会否进一步增强?后续防疫工作如何应对?与其谈“突变”色变,不如跟着岛妹了解一下各方的重点科研发现、专家观点。

一起来看。

湖北武汉,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突变?

首先,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具有单链RNA的包膜病毒,为适应不同宿主,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相对较易发生基因突变及重组。

而我们之所以关注病毒变异,是因为其变异的可能性越大、速度越快,人类就越难以防控,研发疫苗也就越难。在两次人类冠状病毒疫情中,SARS-CoV曾发生过突变,MERS-CoV则没有发生。

3月3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发表题为《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的论文称:新冠病毒共计产生了149个突变点,自爆发至今演化出了L和S两种亚型,但目前并未发现毒株之间的基因重组,病毒尚未发生显著变异。

中国科学院主办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刊发相关论文

作者提供的基因组数据表明,在进化树上相对“古老”的S亚型在人群中的感染比例占30%,相对“年轻”、传染力更强的L亚型则占到70%。其中,L亚型在武汉疫情暴发的早期阶段更为普遍,后续的人为干预则对其施加了较大的选择性压力。

同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方研究人员在生物科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也表明——

团队所收集并分析的120个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显示,“不同毒株之间基因序列的差异非常有限,共计拥有3万碱基的新冠病毒,目前只有几个碱基发生了变异。”

该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本次疫情“来势汹汹”的缘由:虽然新冠病毒本身未发生大规模变异,但与其同源性最高的蝙蝠RaTG13病毒和穿山甲冠状病毒之间可能发生过基因重组。

这也直接导致新冠病毒内部出现与穿山甲冠状病毒极为一致的S蛋白,使病毒在入侵宿主细胞时,发生蛋白酶裂解,触发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带来极强的传染性。

新冠病毒图像(图源:NIAID-RML)

疑云

引发普遍关注的另一新冠“疑云”,源于近期北京地坛医院的一例病毒性脑炎病例。

3月4日,北京地坛医院披露,其收治的一位56岁新冠肺炎患者,通过基因测序证实脑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病毒侵袭。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症状已被发现可合并ARDS、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肝脏损害等多重脏器病情,此次合并脑炎病例,在全球尚属首例报告。

针对这一最新临床发现,岛妹留意到,此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团队,已就新冠病毒对患者神经系统可能造成的伤害作过预测。

该团队认为,病人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或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有关——这一功能性受体存在于包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在内的多个人体器官,是新冠病毒直接或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入口”;SARS和MERS均会引起神经损伤,如此“突转”并非孤例。

目前,地坛医院ICU主任刘景院已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作出提醒:在临床观察中,不乏有颈抵抗、病理征阳性、突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的病例存在。

“面对此类患者,需要警惕中枢神经系统这一新的感染线索,及时进行脑脊液等相关检查,为更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作出探索。”

与此同时,香港出现“全球首例宠物狗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也一度引得人心惶惶,甚至招致了一些人在特殊时期弃养宠物。

据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消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一只宠物狗,在三次口腔及鼻腔病毒检测中,均呈新冠病毒弱阳性反应,由此认为其已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但并无任何新冠肺炎相关病症。

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华晨表示,此一现象说明狗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跨物种传播的潜在中间宿主,后续防疫工作中,须留意病毒从人传给其他动物,并在其他动物间进一步变异、适应的可能性。

有关专家同时也告诉岛妹,通常来讲,狗和猫有自身易感的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和猫冠状病毒均为α属冠状病毒,而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

“中老年人、体弱者等易感人群可谨慎防范宠物的低程度泄毒;但对哺乳动物加以防备的同时,暂无弃养宠物的必要”。

3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表示,目前全球只有此一例狗感染新冠病毒案例,尚无人狗之间传播新冠病毒的证据;世卫组织也会继续跟进香港对该宠物狗的测试及检疫工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