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厦门疾控最新发布!最近要警惕这些事......

2023-04-01 13:50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据厦门疾控:人间四月天,春风和畅,繁花似锦,纸鸢悠悠,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四月春雨连绵,气温起伏,不仅呼吸道传染...

  据厦门疾控:人间四月天,春风和畅,繁花似锦,纸鸢悠悠,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四月春雨连绵,气温起伏,不仅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同时肠道传染病也逐渐进入发病高峰。

  根据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经专家会商评估,预计2023年4月份,我市——

  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

  重点预防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

  重点预防伤害:

  虫媒伤害。

  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发病较急,一感染会出现发热、畏寒、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咽痛、咳嗽等症状。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而重症病例,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流感预防有妙招:

  经常洗手不能忘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注意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

  开窗通风不能少

  每天至少坚持早晚两次开窗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流感病源不接触

  在流感流行季,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口罩。患者应注意居家隔离,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注意戴口罩,减少与老人、儿童的接触。有流感症状的市民就诊时,应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规律生活保健康

  平常注重养成有规律的生活,饮食平衡,睡眠充足,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如果没有接种禁忌,应尽快接受流感疫苗接种,筑牢自己的免疫力“屏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6月龄-5岁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儿童更为常见。每年4-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出现暴发,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注意防范。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它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生活接触发生传播。感染本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但少数患儿,可能发生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高发期

  健康TIPS: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换洗、勤晾晒”。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外出游玩,饭前便后勤洗手,不用脏手摸口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等行为卫生习惯。

  注意食品安全卫生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水果最好削皮后再吃,少吃生冷食物,不给孩子吃生的蔬菜和未煮熟的肉食。

  定期开展环境消毒

  托幼机构,居家生活中,注意做好玩具、餐具、水杯、毛巾、便器及厕所的定期清洗消毒。定期对教室、活动室、休息室、寝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和户外活动器械等公共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及时发现尽快隔离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玩耍。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不要带病上学。

  学校和托幼机构每日落实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应立即送诊、居家隔离休息;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场所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出现聚集性/暴发疫情时,及时报告,配合卫生部门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重点预防食源性疾病

  根据厦门市近几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结果,4月份需重点关注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市民需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果蔬也要清洗干净:

  ★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和生冷食品;

  ★不暴饮暴食,按需采购食物,尽量现吃现做;

  ★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吃剩的食物及时放进冰箱,食用前仍要彻底加热;

  ★工厂等集体单位需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和食堂从业人员等的卫生管理;

  ★注意保持家庭卫生,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野生河豚鱼中毒:

  2-5月是河豚鱼产卵时节,也是所谓的河豚最肥美的时候,此时毒素含量最高,如加工烹调方法不当,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知觉麻痹,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预防野生河豚鱼中毒最有效方法是不捕捞、不买卖、不食用不认识的野生河豚鱼。此外,部分杂鱼干可能会混有野生河豚鱼干,购买时要注意甄别、剔除野生河豚。

  预防毒蘑菇中毒:

  春季毒蘑菇中毒主要由自采或误食野生蘑菇引起,多发生在家庭和街头摊点。毒蘑菇中毒的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幻视幻听、谵妄等,以脏器损害最为凶险,死亡率高。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食用野生蘑菇。因此,广大居民应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重点预防伤害

  预防虫媒伤害:

  清明期间,很多市民会到郊区扫墓或踏青。但随着天气回暖,蜱虫等病媒生物也进入活动、繁殖的高峰。厦门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外出郊游踏青时应注意避免昆虫叮咬。

  外出踏青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使用昆虫驱避剂以及便携的驱虫工具,如带上蚊不叮、清凉油、花露水等;在昆虫出没的高峰时间段(黄昏后、黎明前)尽量不要在草地上停留;如果接近草丛,最好穿长衣长裤,避免穿凉鞋、拖鞋以免被昆虫咬伤,进入蜱虫多发地则应将长裤塞进袜子里,有条件时应穿长筒靴;外出时不穿对昆虫有诱惑性的艳色衣服。

  来源:厦门疾控

  编辑:陈培章

  审核:李伊琳、赖旭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