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美国害了乌克兰、坑了欧罗巴,现在想用“澶渊之盟”忽悠亚细亚

2023-04-02 17:18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3月29日,在“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迪学院创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表达了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

美国人提“澶渊之盟”,压根没安好心!

3月29日,在“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迪学院创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表达了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

中美两个大国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就要像中国宋朝时宋朝和辽国那样:因为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和平。

在艾利森教授看来,当时的“澶渊之盟”,让宋、辽两国互相和平相处,加强了贸易和边境合作;这种状况就是中美之间需要的所谓“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平衡状态。

格雷厄姆·艾利森

美国人艾利森能了解“澶渊之盟”的历史,说明他对中国非常了解;他还是“修昔底德陷阱”论的提出者。而当年他提出“修昔底德陷阱”,实际上就是在吓唬中国。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他在总结古希腊的雅典与斯巴达人之间的战争时认为: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让斯巴达人恐惧,随之打压和冲突不断,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种不可避免的战争,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有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后,美国一面加强在亚太的军力,一面炒作“中国威胁论”,其实就是在吓唬中国,也吓唬自己的盟友。

现在,正是这个“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又提出中美搞一个“澶渊之盟”,明显没安好心。前者是为了吓唬世界,现在是为了糊弄世界。

“澶渊之盟”是个什么东西?

从公元980年开始,北方的辽国开始向南发兵,侵略富裕的北宋;这时候的宋朝,刚刚开国20年,经过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国家重文轻武,所以国家虽富,但战力不强。

宋朝边境守备废弛,辽国入侵后,一路势如破竹,抢占了大宋的“燕云十六州”;宋朝也有抵抗,我们熟知的“杨家将”就是当时的故事;

而打到后来,宋朝没有领军之将,只能用“杨门女将”,虽然是历史的演绎,但也可以看出,当时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已经非常严重。

公元1004年秋,辽国大军再次南下,打到宋国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军坚守不退,还在激烈的“澶州之战”中,用“八牛弩”射杀辽国统军大将萧挞凛。

当时,宋朝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他出生时国家初定,稍微大一点,宋朝又与辽国打仗;公元998年,赵恒继位,战争没有停下来的样子,宋真宗急切地希望停战。

另一方面,辽国也有变化,当政的是萧太后萧绰。萧绰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生有儿子耶律隆绪,也就是后来的辽圣宗。

因为萧太后有胆识、有眼光,参与了辽国所有的军国大事的决策;所以,在公元982年耶律贤去世之后,萧太后就开始了长达27年的临朝摄政,就是辽国的“女皇”。

辽国毕竟实力有限,与宋朝的战争,他们战线太长,后勤负担很重;在北部,辽国还受到女真人的侵扰。所以,对于这牛皮糖一样的战争辽国有坚持不住的势头。

“澶州之战”中,坚决主战的大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死,让辽国既惊又怕,一下子陷入不安的状态;虽然在战场上辽军是进攻的一方,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们也不想再打下去了。

在这种双方都不想打的情况下,尤其是主动进攻的强的一方辽国,既有内忧又有外患,也坚持不住了,所以,两国谈判顺理成章地到来。

谈判的地点就在战场澶州,宋朝称澶渊郡,谈判之后签订的和约也就叫“澶渊之盟”,主要内容是: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谁的皇帝年纪大,谁就是“兄”;2、宋每年送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3、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宋朝不要幽云十六州了);4、双方在边境开展贸易。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辽的确维持了一百多年和平,两国来往频繁,贸易热络;边境地区有自然灾害时,双方还互相帮助。

美国提出“澶渊之盟”,想法太鸡贼。

用大白话解释“澶渊之盟”,就是宋朝失去了自己的重要领土“幽云十六州”,还要每年给辽国30万两绢银。

尽管宋为了大战,每年花费的零头也不止30万两,但这个“盟约”根本上就不公平。美国现在抛出一个“澶渊之盟”,实在是太鸡贼了,他们想得太美:

1、美国人想“劝降”?

“澶渊之盟”就是个不平等的盟约,是宋朝投降派妥协、屈服,把自己放在不平等位置上签的,美国想像辽国一样,每年收贡。

从头到尾,美国就没有把别国当做平等交往的,一切都以自己得利为要求;如果他们把中国当做平等的对象,何来“澶渊之盟”?

能了解“澶渊之盟”,并知道这个盟约带来了百年和平,他当然也知道:这个条约是不平等的,甚至是“耻辱”的,是一种投降行为。

八牛弩

2、美国人想挖个“和平陷阱”?

宋朝一开始是非常能打的,但重文轻武后,国家立刻失去了战力;与辽国打了25年,军队逐渐变强,结果“澶渊之盟”后,宋朝又开始“忘战去兵”,武将一个个被冷落。

这种结果是,辽国后来不断要求增加“岁银”,宋朝也不得不答应;而百年之后,女真人的金国强大起来之后,宋朝又陷入被动挨打,不断失地。

如果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我国建立时,军事实力让美国忌惮;改革开放后,经过裁军、军队忍耐等,军事实力下滑不少。

冷战结束,险恶的局势让我们清醒,军事改革刚有起色,美国抛出“澶渊之盟”,在占便宜的同时,也有让我们军事能力发展停下来的念头。

美国军事力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从来不担心“和平”会麻痹自己的军事力量建设;本来,美国就是以“军事霸权”支撑其他霸权的。

美国提醒中国:你海上生命线是掌握在美国手中的。

美国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有一个算一个,全部以“美国霸权”为出发点,秉持“实力原则”,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长袖善舞的基辛格,还是大棋局里的布热津斯基。

现在,美国的学者更加鹰派,米尔斯海默简直就是“实力决定论”,简单直接:美国力量所到之处,就是美国利益立足之地。

所以,对于这个对历史非常了解的艾利森教授提出“澶渊之盟”背后的想法,还是要捋清美国霸权的逻辑,才能更清晰地看清。

美国需要的是“霸权”:美国高高在上,其他国家是美国之下的存在;而其他国家存在的位置,由美国决定,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五眼联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国家”。

冷战时期,美国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这是首要矛盾,所以,其他问题都不是美国需要急切解决的;冷战结束,美国开始着手解决其他问题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冷战时期与美国为敌的势力,打击伊拉克、伊朗、南联盟、利比亚等;要不是中国在边上,朝鲜早就被美国收拾了。

其次要解决的是欧洲逐渐强起来势头,因为“欧元”一诞生就是美元的天敌,这关乎美国“美元霸权”的根本;俄罗斯联邦是苏联的异形,美国不可能接受这个庞然大物。

中国虽然在发展,美国也想利用中国的对外开放,对中国施加影响,所以,美国适时提醒中国就行,因为美国在等着类似苏联的结果。

美国提醒中国的行动是“银河号”事件,这个事件背后透露的就是:全世界海上运输是美国控制的,中国的海上生命线掌握在美国手中。

冷战后,欧洲让美国不好处理。

欧洲为什么让美国忌惮呢?主要是冷战结束后,欧洲获得的太多,让美国的控制变弱,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在冷战时,苏联是美国和西方的敌人,贸易基本是零,所以欧洲国家无论是安全、还是资源,全部要依赖美国;冷战结束,俄罗斯联邦改变了这个局面。

因为俄罗斯海量的资源简直就像个仓库一样,让欧洲的制造业获得了无尽的工业原料、廉价的稳定能源。欧洲也从冷战后开始上升,收割了一大波“和平红利”。

欧洲资源获得渠道越稳定,对美国的依赖就越小,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也就越弱;欧洲的工业基础是非常强的,也是第一批进入工业化的;欧元的出现,就是欧美之间的“货币战争”。

所以,美国再整理好世界热点地区之后,急迫的问题是要解决欧洲:不能让欧洲脱离得更远。但对欧洲还不能用“武力手段”,很难处理。

乌克兰就是被美国祸害的;欧洲也被坑得欲哭无泪。

美国不能直接对欧洲国家动手,那只能从源头上下手:控制、制约俄罗斯,把俄罗斯从欧洲身边推开,一样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

美国用北约东扩的手段,让俄罗斯感受到安全危机,本能地做出严厉反应,让欧洲回到冷战时的阴影里,从而主动远离俄罗斯。

同时,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也感到危机,他们怕中国发展太快,威胁到自己的霸权。所以,是先打击俄罗斯,还是先遏制中国,一直是美国举棋不定的。

克林顿还是抱着“接触-影响-改变”的想法和中国打交道的,到奥巴马时期,美国明显感到“接触”政策不可行:再接触下去,改变的就是美国了。

所以,奥巴马时期主要是用北约压制俄罗斯;对中国,美国一方面想在贸易上将中国隔绝在“全球化”之外,一方面在亚洲增加军事力量,建立态势。

到特朗普时期,他不想控制欧洲,也不想管欧洲的事情,甚至想把美国军队从欧洲撤回来;所以,特朗普时期主要和中国打“贸易战”,不被美国关注的俄罗斯还是很舒服的。

反倒是欧洲愤愤不平,因为他们入戏太深:美国用俄罗斯吓唬欧洲,欧洲真信了;特朗普一下子调转政策,让欧洲沉浸在“俄罗斯威胁”中手足无措。

特朗普干了一届就被赶下台,现在好像要面临“牢狱之灾”;老拜登上台了,这就是现在的美国战略:俄罗斯是重大威胁,中国是主要的重大竞争对手。

美国也知道,和中国展开“竞争”,他需要欧洲更多的支持,这就要让欧洲与自己捆绑得更紧。本着这个想法,也顺便洗劫一下欧洲,“乌克兰问题”被引爆。

“俄乌战争”带来的是什么呢?首先,北约变得生机勃勃,美国控制欧洲的力量变强;欧洲感到安全威胁,更加靠近美国。

其次,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被切断,欧洲再也不能从俄罗斯获得任何资源;这又回到冷战时期的状态:欧洲要听美国的,否则连煤气都没有。

第三,欧洲失去工业资源,生产成本大增,投资欧洲已经无利可图,资本回流美国;美国在收割一大波资本的同时,还清除了武器库快过期弹药。

总之,乌克兰已经被打得体无完肤,欠下了一屁股债;欧洲也被坑得欲哭无泪,好好的北溪管道没有了,大企业一个个外逃,国家经济一地鸡毛。

这种状况下,欧洲加强与中国的联系,用中国的影响,对冲美国对欧洲的伤害,就是唯一的选择。而这也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一方面,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是要靠“联盟”力量的,欧洲不选边站,美国力量就失去一半;另一方面,世界上三大经济体,两个走到一起,美国闪在一边,还怎么与中国“竞争”?

所以,这时候美国弄出个“澶渊之盟”,即使中国不搭理他,他也能提醒欧洲:不能离美国太远,美国是可以随时拉近与中国的关系的。

“澶渊之盟”是辽国失去总指挥官为代价的,也是宋朝不愿意再在战争中消耗促成的。但就是这样的局势,达成的协议并不平等,实在是宋朝的“耻辱”。

现在的美国想要重复“澶渊之盟”是不可能的,如果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下,追求宋辽“澶渊之盟”后的局面是可以的。

一句话:“澶渊之盟”的形式不可接受,美国想多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