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拜登假惺惺,中国指明路,轮到美国抗议了?欧洲成新秩序最大输家

2023-06-12 08:00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多次释放了相关的消息,比如希望布林肯等美国官员访华,甚至拜登本人在参加G7峰会之前,也表示自己希望...

只有中国能帮美国了?拜登着急示好

根据台湾中时新闻网5月22日的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在5月21日参加日本广岛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表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缓和”。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多次释放了相关的消息,比如希望布林肯等美国官员访华,甚至拜登本人在参加G7峰会之前,也表示自己希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

如果中美关系真的能够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那当然算是个不错的消息。但是大侠提醒各位,拜登本人在中美关系上的表态不少,自己打自己脸的情况更不缺。

所以,这次拜登的发言,也就是个象征性的意义,对于美国领导人的表态,还是要保持慎重态度,听其言的同时更要观其行。

从5月以来,中美的确进行了一些互动,比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5月1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也与伯恩斯进行了会见。同一时间,王毅委员也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进行了会晤,会谈时间超过了8小时。

5月以来的频繁互动,的确印证了美方比中方更加急于缓和双方关系的基本判断。进入2023年以后,美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顽症痼疾没有出现缓和,反而出现了逐步失控的迹象。当前拜登政府已经很难靠自己拿捏住美国面临的问题,于是2008年,奥巴马政府度过危机的经验告诉拜登,当前能够帮到美国的只有中国。

美国人对于中美外交有历史记忆,这是好事情。但中国人也不会忘记,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副总统恰恰就是拜登,且2008年,中国向美国伸出援手之后,2010年,奥巴马政府就反手来了一记“重返亚太”战略,试探性的与中国交了手。

这种过河拆桥的不厚道行为,中国是不会允许美国再搞第二遍了。

按下中美竞争,拜登想专注美国大选

美国想要通过胁迫的方式让中国与自己合作的盘算已经彻底落空,目前民主党和共和党还在就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问题进行谈判磋商,前景已经不再乐观。

尽管拜登本人在G7集团峰会上表示,中美关系可以在近期进入一段时间的缓和期,但同时拜登政府依旧坚持在对华竞争和对台海事务的干涉上,维持一定的强度,以保证自己江湖老大的权威。

目前拜登的第一个四年任期已经进入下半场,很快美国就要进入大选年,拜登面临着“抵抗特朗普”的压力。对于白宫而言,如果目前继续维持与中国之间高强度的博弈,那么拜登政府将不得不挪出大部分精力来应对中美外交问题。

这其中的矛盾在于,拜登已经是个耄耋老人,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同时应对多个棘手事务,中美关系的适当降温有利于拜登专注于选举。

因此可以认为,拜登在G7国家峰会上,关于中美关系的表态是一种舆论准备,即试探各方反应后,再决定是否真的推动中美关系进入缓和期。

但无论如何,希望各位朋友明白,美方在实现中美关系缓和的诚意上始终是不足的,当前寻求缓和,更多的是拜登政府权衡各方利弊之后的选择。

等到美国国内的事情忙完,中美关系还很可能继续回到对抗竞争的老路上去。

不过,大侠认为这一切可能是拜登政府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国未必会如白宫所愿,接拜登的话茬。

如何缓和中美关系?中方指明路

那么中国的选择如何呢?

观察者网5月22日的报道之中已经言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经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即美国需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轨。

这是啥意思呢?

大侠认为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关于中美关系很快缓和的论调,拜登个人预测的太乐观了,这也表明拜登个人的确非常希望中美关系缓和以让自己抽身。自拜登上台以来,中美双方高层进行过接触,但从接触的结果上看,拜登本人的行事风格非常不可靠,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拜登自以为一边打压遏制中国,一边要跟中国沟通的矛盾做法能够行得通,那大可以继续做白日梦,且看中国是否搭理他。

第二层意思,美方目前没有做出任何实际行动,来支撑自己关于“中美关系将在近期很快缓和”的说法,即美方根本没有诚意来切实推动中美双边关系的缓和。既然如此,中国没有任何必要要与美国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没有实际价值,那么还是各自走好自己的路更为妥当。

第三层意思,是警告美国尽快停止白宫政府与美国国会相互比赛“碰瓷”中国的闹剧。如果美方还是坚持自说自话,说一套做一套,别说短期内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中期中美双方关系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有些朋友可能的确比较希望中美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平衡,不说彻底停止对抗与竞争,但起码有些章法,有些规律,有些稳定性。

与中国打交道,美国不能既要还要

那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什么条件呢?

大侠认为,实际上条件都具备,中美双边关系发展也好,倒退也好,都是取决于两国之间的高层对话、两国对于国际热点问题的观点立场,以及两国之间的合作意愿。

高层对话的数据比较乐观,毕竟5月份以来,双方接触的频率有所上升。但也该注意到,中美双方目前面临的敏感重大问题的数量相对较多,需要建立一个对话与沟通机制。

中美两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观点、立场的现状也能够接受。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国坚持中立,并且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明确与支持地缘政治战略冲突的国家保持距离,是给地区冲突问题降温的积极一方。

2023年之后,由于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的欧洲局势、半岛问题和中东问题都出现了摆脱白宫控制的迹象,美国在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上是理解中方立场和选择的,相对于2022年的施压,2023年的美国明显“老实”了一点。

现在制约中美双方实现关系缓和的实际上是合作事务的分歧上,问题主要集中在美方。

说到底,就是美方希望继续在经贸和科技关键领域打压遏制中国的同时,幻想中国在涉及美国重大利益问题上出手相助,甚至是直接“要求”中国帮助。

这就搞笑了,中国既不是美国的伙伴也不是美国的附庸,你说要中国帮忙,中国就得帮忙?

中国“拉黑”美光,轮到美国抗议了

更何况,G7峰会始终有一股针对中国的意味,中国不会因为拜登的几句空口白话而做出错误判断。

这不G7国家峰会刚刚结束,美国最大的内存芯片厂商美光集团就遭受到中国的制裁,理由是美光生产的相关芯片产品存在安全漏洞。

中国政府已经禁止大型中国国有企业采购美光公司的产品。

在制裁令公布后,美光集团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此举对美光的营收影响相对有限,因为美光的产品很少被中国大型国企采购,一般是用在了中国移动设备制造的民企产品身上。

然而,事实如何呢?

事实是,中国政府的制裁令不同于美国的无厘头制裁,既然公布的原因是美光的芯片产品存在安全问题,那就跑不了,美光的产品肯定是有问题。

那么一款存在安全缺陷的产品,国企不用了,中国民企还会不会用?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毕竟如今的中国消费者的各项隐私保护意识都得到了大大增强,相信厂商们不会拿自己的销量开玩笑,必然会逐步舍弃美光芯片等存在风险的产品。

除此之外,中国本土厂商生产的内存芯片的性价比也正在迅速赶超美国同行,美光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会很快被中国本土厂商瓜分。

对于中国芯片厂商而言,市场的利好消息,有利于中国内存芯片技术进入不断迭代发展的“正循环”之中,长远来看,美国厂商将会面临更多的中国同行的挑战。

风水轮流转,这回轮到美国对中国抗议了,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表示:“我们坚决反对没有事实依据的限制”,“这个行动,以及最近对其他美国公司的突击搜查和攻击,与中国宣称正在开放市场,并致力于透明的监管的说法不一致”。

最后说一句,美光集团可能觉得暂时不用慌张,但日本岸田政府可能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G7峰会上美国和日本就已经确认将会在广岛建设内存芯片工厂,日本政府一度认为凭借中日、日韩贸易的体量以及日本在亚太的经贸影响力,这座工厂将会成为美日合作的典范项目。

而如今,工厂还没有开始建设,岸田政府就已经感受到日本海对面吹来的寒意了——中国对日本进行警告的意味是有的,如果日方继续自诩为美国的忠犬,那么类似的“投资惨案”会继续发生。

中国已经不要美光集团的产品了,日本这笔投资刚刚官宣就已经蒙上一层凉凉的氛围。

有人说,那不是还有韩国么?

大侠提醒一下,内存领域的三巨头,除了美国的美光,就是韩国的海力士和三星,日本何德何能去跟这两个大头抢韩国本土市场呢?

世界新秩序来临,欧洲是最大输家?

美国媒体5月22日报道预测,随着俄乌战争爆发、中美竞争持续以及新的发展中国家势力的不断涌现,欧洲已经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

美国媒体这是典型的说话说一半,为什么欧洲目前处于明显不利呢?原因很简单,失去了廉价的俄油俄气,现在欧洲用的是昂贵的美油美气,还动不动几十上百亿的支援乌克兰,家底再厚也经不起如此“败家”。

美国媒体认为,从当今全球新秩序的构建来看,欧洲可能是最大的输家。

但大侠认为,说这些可能还太早。

可以肯定,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大国,不会甘心接受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中失去影响力,也不会甘心充当美国的附庸。欧洲的前途命运将取决于其能否实现战略自主或维护“主权欧洲”,而防务自主又是战略自主的关键所在。

要避免加强防务自主建设沦为空谈,欧洲需过三大难关。

首先,欧洲国家必须有意愿持续增加防务开支。俄乌冲突给欧洲带来的一大变化便是各国纷纷大幅增加军费。

但目前欧盟各国面临的窘迫局面是,光光是支援乌克兰就已经让各国感觉到力有未逮,更何况是长期大量投入建设欧洲自己的国防力量了。欧洲国家是否能够长久保持防务经费的增长是个大问题。

其次,欧洲各国能否高效利用自己投入的资金。什么叫“高效利用”呢?首要的一条就是欧洲能够自产的,那就用欧洲自产的产品,同时要控制这些武器产品的价格。欧洲的防务自主需要建立在欧洲自己解决大部分装备需求的基础上,要尽量少的外购,尤其是外购美国武器,那更是碰都碰不得。

实际情况如何呢?

德国、法国、瑞典等工业国还好说,但诸如波兰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就难办了。这些国家本身原来就采购了数量较多的美制武器,如今发展自主防御能力总不能把这些武器全部弃之不用吧。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大侠个人觉得欧洲是解决不过来了。

最后,欧洲能否平衡好北约以及美国的关系?欧洲搞自己的防务自主需要时间,但大侠认为美国人不会给欧洲协调好一切的时间。

可以看到,欧洲要保证自身利益,很多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但要清楚的是,美国对于欧洲的钳制也不是肆无忌惮的。

因为美国也需要靠维持与欧洲之间的伙伴关系来给自己的全球霸权续命。

美国媒体这是一贯的盲目乐观风格,在他们的盘算里欧洲似乎只能接受美国予取予求的现状。

但大侠提醒一下乐观的美国编辑们,欧洲至少还有一个“备选项”,那就是中国。

与障碍重重的中美关系相比,中欧关系的回暖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会儿的事情,更何况法国、德国等国家已经先后完成了对中国的访问,各方强化了传统领域的合作。

不过,似乎美国媒体笃定的认为欧洲一定会站在美国一边。

但大侠看来,美国如果继续这么“坑”欧洲,精明的欧罗巴人必定会做出让美国惊讶的选择。

走着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