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在县城长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3-06-25 10:55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从小在城市长大,过年过节去的爷爷家是农村,但从未见过县城的模样或者体验过县城的生活。在我的想象中,…...

我家位于湖北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县城——黄梅县,隶属于黄冈市,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其实是三不管的地方啦)南临浩浩扬子江,北依巍巍大别山,史称“吴头楚尾”,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黄梅戏之乡”、“佛教之乡”的美誉。(听官方瞎扯的)一个特别普通的县城,不是旅游城市,也是文化名城,我觉得会让大家失望的。

前方多张图........................................................

县城的建设:

黄梅古有十景:东山白莲,西山碧玉,南山古洞,北山乔木,紫云霁雪,多云樵唱,太白渔歌,清江烟雨,濯港晚渡,西池夜月,部分的诗情画意已经没落于历史的尘埃中了。县城北边有五祖寺,四祖寺,老祖寺古建筑保存较好,殿台楼阁,翘角飞檐,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甚为一观。

现如今城区的古建筑,已是凤毛麟角,破败不堪。生活在其中简直辛酸。

根据《黄梅县志》记载,“宋天禧年间,唐守忠兄弟复建殿亭寺宇及砖塔一座。塔十二级,高一百七八十尺,内坐铁铸四大部洲菩萨一尊,名高塔寺。”后来寺庙被拆,留下了这座千载之塔。我认为这是城区内保存得最好的古建筑。每逢初一、十五,中(高)考,塔前香火缭绕,人群络绎不绝。历经千年来,这座塔像一位老者俯视着黄梅县城的一举一动,聆听着百姓的闲聊杂语,有菜市场的熙熙攘攘,上班族的匆匆脚步。人们每天从塔下经过,也不会抬起头去仰望它,这座塔已经完全融入小县城百姓的生活中。我想,这是古建筑最佳的生存方式,不是被旅游开发商圈起来供游客瞻仰,不是被政府屡次摧倒修缮,只有完全地融入市民的血液里,建筑的魅力与精神才不会干涸。县城还有一个老街。老街分为正街,西街,东街,南街,北街,小南街等多个街道与小巷,有的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商业街,有的退化为狭窄的平民小巷,在古时候,这里是黄梅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曾经的宏伟的层层牌坊,沉默的青砖板道,喧闹的茶楼酒肆,精巧的亭台楼阁已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有一些苟延残喘的民居了。老街区域这里有卖菜的,算命的,炸油条的,做豆腐的,吆喝的,简直是小城生活的缩影。正街已经成为商业区,正街鑫城拔地而起,光芒掩盖了古建筑的星星余辉。这里靠近安徽,房屋有徽式风派,阡陌交通,粉墙黛瓦,窄巷深院,略有一番风趣,但那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坡屋顶,精雕细刻得木梁柱却所剩无几了。有一处义井每天仍默默无闻为百姓服务,前来汲水的人络绎不绝。我多想这里复原为像黄山市的屯溪老街那样,可以“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可以“默默的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抬头凝望那古民居,那一句句怀古的佳句正契合这种无声的旋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差不多那条街就这破样。

我那个县城城市建设和古建筑要吐槽的东西太多:

黄梅县城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很多,例如调梅书院、文昌阁,还有不计胜数的悲剧:古城墙被摧毁成了环城路,大诗人鲍照的墓无从考查,县城博物馆内可鉴赏之物廖廖无几,护城河险成臭水沟……

其实每天在县城中行走,总有想吐槽的地方,嫌这里破嫌那里丑。

在县城旁边的山上看的话感觉还行。比不了一些地级市了。县城最高楼只有20层吧。

县城的学习:

整个县城6所小学,5所初中,其中3所私立,2所公立,一所高中也就是县的第一中学,其他的高中都分布在乡镇了。所以经常会发现高中同学又是小学同学或者初中同学这种情况。

小学,初中,高中就这么样混过来了,还挺快乐的,没有大城市孩子那样艰辛吧。

小学:小学反正是混过去的,没有上过学习的辅导班。某个年级被我妈逼去学中国画,没有坚持下来。小学少读了一年,从一年级上直接去二年级下,原因是班主任跟我妈很熟,说我身高挺高,坐后面不太好,可以跳一级。小学班上有80多个人,想想真是恐怖啊。

初中:初中是一个很破的中学,基础设施无力吐槽,肯定比任何大城市的小学都要差。在县城读书真的很自闭,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因为你自己周围的人并不优秀,然后会把自己水平拉低。反正不努力的人太多了。我认识很多同学中学前没有出过县,最远到过武汉之类。后来考到了县一中。

高中:高中算是一个比较好的高中,在黄冈地区,排第二,黄冈中学第一,黄冈中学真的不是神话,大家不要以为黄冈的就很吊,越穷的地方反而教育抓的越紧。而且很多人不愿意去黄冈中学,因为县一中离家里近,而且抓的紧,黄冈中学跟我们这些地方学校相比真的太放松了。

小地方的话,很多家长虽然重视教育但是无能为力,只能奢求老师多管一些。

高中班上69人,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是不是人数很吓人啊。

整个高中真的很死板,反正天天折磨人,天天刷题,领导只求一本人数越来越多,的确是有长进,原来600,700现在突破1000了。每年4个左右清华北大。今年高考有1000个一本(1600人左右高考)也算巨无霸了。我自己就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很多老师都用方言讲课,语文课也是哦。英语课是黄普话(黄梅话与普通话杂交)所以我到大学很多学术的东西都不会叫,ln,cos之类。而且我口音受方言影响很严重。

大部分家长对大学一无所知,在他们眼中只有清华北大,武大华科和其他学校。结果出来之后,很多人问我,哎,你怎么不去武大华科呢?╮(╯▽╰)╭我只能苦笑。

在一个小地方能够上985真的很不容易了。

到大学会发现自己跟大城市的孩子差很多。

贴一张高中百年校庆的照片。县城生活:吃:小店很多,几乎没有奢侈消费,一碗有肉的刀削面5块吧。穿:没有时尚的地方,卖衣服只有1条街,顾客很少。本来要开一个商业城,结果倒闭了。住:房价现在也在飙升了,太恐怖了,市区一点的竟然也要4000。靠郊区的话3000——3500。行:整个县城生活节奏非常慢。空间的尺度就是人行走的尺度,不需要汽车,自行车就可以畅游整个县城。高峰期时候我家3辆自行车,1辆摩托车,一直没有买过小汽车。县城宽度和长度差不多3、4个大城市的地铁站的距离。我大学的校区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的县城大了。有汽车站,有火车站,可惜每天只有5趟车,还都是慢车,到合肥的。回趟家真的很不容易啊。书:县城几乎没有任何优秀的基础设施,没有图书馆,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园,没有一个能够给人读书的书店(书店全部都是卖辅导书的,新华书店也不例外,而且还撵人)钱:一个月3000算是中等偏上的了,生活工资很低,但是也已经足够了,如果你想出去看看世界的话也许就不够了。我爸妈属于那种希望安安稳稳过生活的人,不奢求大富大贵。从小就告诉要知足,结果给我最大的错觉是:我家还行。结果等上大学了,出去了,才发现自己家真的很穷。╮(╯▽╰)╭但是我觉得我爸妈真的很幸福。还有一点是排场,结婚升学盖房子孩子满月都要办酒,而且一定要排场,让我很看不惯,浪费特别大。关系:跟我爸妈上一趟街一定会遇到熟人,我妈每次还要我打招呼,sigh。熟人真的不要太多。这关系链也是很复杂的。随便两个人,也许中间3个人就可以搭上桥梁。比如A是B姑姑的邻居的领导之类的。所以县城真的是关系社会,据我观察,如果不走关系真的很多事走不通的。其他:某些事业单位的办公人员真的态度非常差。在大街上会有人打架,吵架。街上有小混混。但是总体还是很祥和的,只要自己能够容忍,自己是正直的,就没有事。广场上晚上很多大妈跳广场舞。全国都一样吧。其实小县城真的很少看到沈从文笔下《边城》那种淳朴的人性美,原谅我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时候会感叹人们的生活好艰辛。有时候会去县城旁边的河边散步,夕阳西下,那种微风拂面的感觉挺好。最后的感悟:其实县城跟县城的区别真的好大呢(⊙o⊙)江苏浙江有的百强县完全可以秒杀内地的一个低级市。在县城生活,准确说是城乡结合部的地方,我更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家里出门10分钟就是大片农田),一些大城市的孩子难以体会有的地方会如此贫困。

等我走出了县城,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多大。但是在这个地方生活了17年之后,我对她有了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虽然她破,虽然她脏,虽然她落后,但是她就是我的家乡。

从此一别,故乡只有夏和冬。

————————————————————

对不起,匿名了,我就是这么玻璃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