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关于广州市与佛山市合并打造比肩上海北京的全国第三大城市研究

2023-07-06 00:28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尽管广东省会广州市政府与经济强市佛山市政府的距离约20公里,但是两座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已经发展成连片区域了,同城化日益深化...

我国同城化地区有很多,比如陕西省西安市与咸阳市的西咸一体化、新疆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市的乌昌一体化、湖南省长沙市与株洲市和湘潭市的长株潭一体化、山西省太原市与晋中市的太晋一体化、辽宁省沈阳市与抚顺市的沈抚一体化、江苏省南京市与镇江市的宁镇一体化、贵州省贵阳市与安顺市的贵安一体化、甘肃省兰州市与白银市的兰白一体化、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成德眉资一体化、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与常州市的苏锡常一体化、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和漳州市的厦漳泉一体化等。但是全国大都市融城一体化成效最明显的当属我国一线城市广州市和经济强市佛山市的广佛同城化。

尽管广东省会广州市政府与经济强市佛山市政府的距离约20公里,但是两座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已经发展成连片区域了,同城化日益深化,地理上已经基本同城。那么广州市与佛山市有没有必要在行政区划上实现一体化呢?也就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经常说的建制市合并。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和副省级市,是我国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和我国屈指可数的超大城市之一,广州市整个市域面积高达7400多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867多万(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2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8839亿元。

而地级佛山市面积3798平方公里,人口949万人(2020年七普人口),2022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12698亿元,在我国所有建制城市中GDP排名全国第17名,也是我国的特大城市,两者如果合并。如果广州市与佛山市行政区划合并,那么这个新设立的广州市或广佛市面积将达到8198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2816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1537亿元,那绝对是一个巨无霸城市。经济总量将与北京市并驾齐驱,仅次于我国经济第一强市上海市,远远高于深圳市。新广州市的城市规模也将与上海市、北京市相比肩,成为我国三大城市之一。

一、广州市与佛山市的分权治理到行政整合

(一)广佛得到放权促竞争,竞争促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经过十余年的蓄势待发,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发力,进程明显加快。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顺应发展的需要,大幅增加了城市的数量。广州作为省会,建国以来一直在全省的城市格局中一枝独秀,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地位。但改革开放后,外资大举进入珠江三角洲并在区域的发展中发挥了强大的主导作用,激起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发展的高潮,广州周边的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多市并存,迅速崛起。举例来说,92年以前,番禺基本沿小城镇的发展路径,城镇空间呈强烈的交通指向性。而“撤县设市”之后,城市扩张加速,到2000年建成区面积几乎是1988年的8倍。

1983年,佛山地区在辖中山市(县级)的同时,撤销地区,将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划归佛山市管辖。之后,城市改革开始提上日程,适当的“放权搞活”,各城市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1992年,顺德县和南海县先后被撤消,设县级市建制,接下来两年又有三水县和高明县“撤县设市”,在代管的机制下实行佛山地、县两级“财政分权、分灶吃饭”的制度,各县级市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南海和顺德,各类专业镇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市、镇两级集体企业为主的工业化的顺德和“六个轮子一起转”为特色的南海模式。四个县级市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就逐渐脱离了佛山市的管辖,走上比较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佛山市对县级市的代管就变成了只是形式上的代管。

“市管县”、“撤县改市”的区划调整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内部开始呈现外资、民间资金和政府投资拉动多重推动的格局,城市经济开始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城市建设模式逐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投资主体并存的局面,城市化模式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共同发展的格局。各市充分利用市场化改革的机会改善投融资体制,大规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设施水平上了新的台阶,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二)广佛两市独立发展、空间扩张

受制于城市改革滞后,各市中心城区处于集聚阶段,辐射带动力不强。广州和佛山两市主城区在空间上基本处于独自发展态势。广州的城市建成区主要位于荔湾、越秀、芳村以及海珠的西北角,由于行政区域的限制,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向东拓展,于1984年底在黄埔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84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相应地提出了东西两大组团的空间布局设想。

1986年全运会在广州举行,广州在天河区建设体育中心,城市中心开始由老城向天河转移。佛山则主要在原南海佛山镇的范围内进行建设。1984年,佛山设立市辖区之后,南海县政府从佛山市迁出。南海、番禺等镇区虽与广州直接接壤,但关系较弱,主要采取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各级行政单位独自发展。

城市在行政区内分权,各县级市均质化竞争。这一阶段的主题是“分权以促竞争、竞争推动增长”。增设城市和行政管理主体,并在财政、投资和金融等方面进行分权以给地方政府更多权力,以刺激地方政府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发展增加自身的财政收入。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城市之间横向联系松散,各城市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经历与服务关系,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也不强。珠三角的各城市建成区尚未接壤,处于独立发展的态势。

(三)广州行政整合与“北优、南拓、东进、西联”

1.广州城市扩张,发展空间受限

1980年代,由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拉动,东翼黄埔组团迅速发育。城市用地向东发展,在沿江狭长地域形成类似带状的组团式城市总体发展布局。1984年国务院批复第十四轮“广州市总体规划”。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向东拉开了阵势,使城市结构出现了向东疏解的趋势。

1990年代初,社会、经济超速发展,城市发展需求大量土地。虽然广州市政府提出发展东南部的战略,但是东部组团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南部地区受行政区划的制约难以施展。广州长期以来的空间发展局限于市区1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产业选择和空间拓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城市格局难以优化。

行政有界,经济无疆。广州的部分功能开始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向周边地区扩散。90年代初期商贸批发业开始沿广佛公路由主城区向南海外溢。1997年,南海黄歧的房地产开发启动,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广州老城居住人群的外溢。但是,在强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政府对经济流通的限制带有强烈的地方政府行为色彩。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区划就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阻碍区域经济联系与发展。受制于行政区划,第十五轮“广州市总体规划”急于寻找发展的空间,强化了北翼大组团的开发,但是,这一举措仍然囿于以旧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导致了旧城开发强度居高不下和交通的聚焦,反而加剧了城市问题,引发了旧城发展的危机。同时向东、北两翼发展,将城市中心移回“云山珠水”自然生态格局约束中的旧城,显化了千年古城传统城市结构的约束,重新回到“摊大饼”的城市发展形态。

2.广州行政区划调整,“北优、南拓、东进、西联”

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为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发展格局的跃升创造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广州撤销了番禺、花都两市,设立番禺、花都两区,这一调整使广州市区面积从调整前的1443平方公里跃升至3718.5平方公里,面积增加了近两倍。区划调整解除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空间制约,为广州进行战略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和空间,广州的城市发展不再束缚于“云山珠水”。

在获得充裕的城市拓展空间后,广州组织编制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2000-2020年)》,提出“北优、南拓、东进、西联”,拉开城市格局,其中重点拓展的方向确定为“南拓、北优”。(如图1)广州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及南拓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实质上是完成了对番禺行政区的分割与增量土地资源的直接控制。以2005年萝岗区与南沙区设立为标志,实现了大学城、广州新城、广州南站土地的“劫夺”,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配置空间资源的方式。

(四)佛山市行政整合与“5+2”组团

1.佛山市“多中心,多组团,各自孤立”的城市空间格局

佛山市域内各县级市基本上在“县域行政区经济”下独立发展,最终使佛山市域形成了“多中心,多组团,各自孤立”的城市空间格局。佛山深受广州的辐射和吸引,原5市建成区皆靠近广州方向布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原佛山市区与原南海市建成区已经连成一片。

原顺德市发展受广州影响,沿105国道和325国道呈轴线扩展,其建成区位于市域南部,呈独立发展态势。原三水和原高明两市分别分别位于较偏远的市域北部和西部,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城市化主要集中在各自设区前的中心市区或中心城镇,两市中心市区均靠近佛山市区布局,亦呈独立发展态势。

2.佛山撤县设区,“5+2”组团式发展

“为了发展而分权,为了增长而竞争”使得佛山地区经济普遍繁荣,但“县域经济“在“市领导县”的体制下矛盾冲突加大。2003年,佛山市进行了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以整合统筹地区发展,打造“大佛山”:顺德、南海、三水和高明四个县级市“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的市县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佛山市下辖5区(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发展思维开始由“分权发展,竞争大于合作”向“多中心,多极整合,合作先于竞争”转变,统一后的大佛山辐射范围扩展迅速。

同样是“撤市设区”,佛山的城市整合与广州相比有更大的难度。广州是由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市向外扩展管辖范围,对周边郊区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后,即融合于大广州“主副协调、功能互补”的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之中。“撤市设区”不会对广州原有城市结构造成很大影响。而佛山的情况与广州的不尽相同。周边强大的县域经济难于为弱小的城市中心所整合,“大佛山”暂且仅仅停留于纸面上。

总的来说,佛山整合后,仍然维持一个经济分权的治理模式,市级政府从只管辖76平方公里的禅城区变为了“城市群政府”——负责协调下辖各区关系,并统筹佛山一环的与东平新城的建设。

随后编制的佛山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5+2”组团式发展的空间结构印证了这一点,其提出了“簇群发展、多级格局、组团城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即两个城市中心—中心组团(主中心)和大良—容桂组团(次中心),五个城市组团—黄歧-盐步-大沥组团、狮山-小塘组团、西南组团、西江(高明-西樵)组团、九江-龙江组团。旨在削弱各区、镇行政界限的限制,转变“各自为政”的城镇发展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局面,推动资源整合。

“2+5”组团遍布各区,则可以兼顾各区的发展。这种空间发展格局尊重和承袭了佛山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分权管理的治理体制,尽管也提出了“东承”广州的战略,但具体实施时却没有选择大力发展东部地区以对接广州主城区,而是致力于在禅城区南部建设“一河两岸”的东平新城。

二、广佛“互动”到“同城”

(一)广佛互动的现实与战略

由于佛山禅城中心城区规模不足,且市域的空间格局呈现“离心化”特征,佛山各区与广州联系往往比与佛山中心区联系更紧密。以此形成了以广州的服务、区域设施为中心的均质化郊县县域经济形态。而2000年之后广州行政整合,发展加快后,中心性显得更加明显。

拼合两市实施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可以明显地看出:广州发展的主导方向是向东、南,而佛山采用的“2+5组团”则是以中心组团为核心向外辐射,重点还是向南拓展。广州的“西联”、佛山的“东承”均无实际行动推进。

(二)南海的行动

广州与佛山的关联表现为南海、顺德东部地区为界面的接触格局,动力主要来自于广州以市场为主导的辐射。在市级政府层面缺乏交流的背景下,区级政府自下而上地提出一系列与广州对接战略。如南海提出“广佛RBD”,东西板块战略,“广佛小三通”,主动对接广州,成为广佛联系的桥梁。其主要措施为道路无缝衔接、城际公交互通、通信同网三大战略。南海对33个衔接广州的出入口重新规划,实现道路衔接。收费站逐步对两地车辆实行免费通行,最终实现都市圈内不设收费站。

广佛都市区的构想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但是,“行政有界,经济无疆”,佛山南海东部地区积极的承接着广州功能的扩散,出现了大沥“广佛黄金商业走廊”等专业市场集聚区。广佛建成区也很快连绵成为一个整体。

(三)同城化的启动

1.“行政区经济”成为发展约束

早在2002年初,时任广州市长的林树森就提出构建“广佛都市圈”的构想,得到佛山市党政部门的积极响应。2003年两市组织召开“广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座谈会,会议认为建设广佛都市圈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基础设施日渐连网、经济社会互动频繁”,都市圈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空间连片分布,城镇密布,不到1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城镇,城市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并提出建立都市圈发展的协调机构和机制,架构都市圈发展的网络体系,建立一体化的城市功能及产业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

林市长的构想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并未取得较大成效。直到2006年以前,广佛两市仍在各自构筑交通道路和轨道交通系统。广州以环城高速为核心,内部是网格状的城市主干道系统,外部是放射状的高快速系统;而佛山则形成以佛一环为骨架来组织城市内外部交通。两市之间仅有广和大桥、广佛公路、海八路、佛平路四条主要联系通道,并设有收费站,限制了城市之间各种要素自由、便捷地流动。而规划衔接的轨道交通仅有两条,其中广佛地铁已经开始建设,而与广州新客站相连的佛山地铁3号线尚未动工。

经济要素的跨界流动已经使得广佛同城得到广泛共识,一体化进程势在必行。但是行政边界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地方一级政府很难跳出“边界”的模式化思维。2007年,《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广佛都市圈协调发展规划中可见一斑。

规划提出重点协调广佛间的三个片区及节点。包括新白云机场重点协调节点,新火车客运站重点协调节点及南沙重点协调节点。这是一种典型的“边境规划”,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于同城化还是一种“事务主义”的心态。节点式的规划并不能全面实现广佛同城化的目标,自下而上的推动难以解决区域一体化的困境,广佛同城急需更高层面的引领与支持。

2.广佛同城启动

佛山新一届的两位领导都来自广州,希望推动改变广佛“行政区经济”造成的分割。2006年,广佛规划、交通部门联合编制了《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同年,有17个路口通向广州的“佛山一环”通车。2007年6月28日,广佛地铁项目全面动工。它横跨广州的海珠区、荔湾区和佛山的禅城区、南海区。2008年10月1日,广佛年票互通。2008年9月29日:广佛新干线一期二段通车。而2007年南海“小三通”使得同城问题更趋白热化,最终在省政府的介入下,同城化启动。

另一个利好是在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广佛同城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纲要》提出,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到2012年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和佛山两市迅速制定了《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及《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建设广佛都市圈为“全国科学发展实验区、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世界重要的大都市区、国家重要综合性门户区域、国际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并提出“一核强化,两脊两带携领、多极带动”的空间布局发展模式。

随着广佛之间南沙海港、广州新客站、新白云机场海陆空三大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设施共享成为广佛合作的战略选择,广佛之间的联系点增加为“三个点,一个面”。并且围绕三大基础设施构筑的高快速路网、地铁轨道交通线网推动广佛两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进一步流入促进广佛两市各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都市区内部地区之间已出现重新分工,走更加专业化的道路,进而在整个都市区内部实现体系化。

广佛都市区将在“网络化”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广佛发展主轴构成的都会区和外围珠二环构城的产业分布廊的空间结构,形成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如图8)可以预见,日益频繁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共享,城市服务共享,产业发展差异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三、广佛城市合作的必要性

南中国都市区域是一个中心城市向外扩散的波浪式的覆盖区域,广佛都市圈与香港一深圳经济区域形成两极,相互辐射、相互影响。广佛都市圈范围具有许多别的区域所没有的优点。广佛都市圈的概念已经提出好几年了,到现在正从理论讨论上升到实际操作的层面。佛山要成为珠三角一体化建设主力军,积极打造广佛都市圈,打造亚洲发达的城市群。

在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广佛是核心,两地关系重在共建和互补,这就需要突破行政界限的羁绊,走出认识误区,通过沟通两地交通和生活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建设,真正让人们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也就是说,广州市与佛山市通过行政区划合并是大势所趋。因为佛山市区位优势独特,产业特征明显,待开发土地面积大;而广州市人地矛盾突出,经济转型任务繁重,需重组生产力布局。两市都有联合的内在需求,优势互补、利益一致,因此应把握住当前大好机遇,瞄准目标,找准定位,积极构造广佛都市圈,在国际区域分工中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

(一)两市从相合走向双赢局面的趋势

南中国都市区域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成为一个形似大鹏展翅的地域分布的城市群,中心部分是广佛都市圈的雏形,构成珠三角发展核心区域。广佛都市圈范围具有许多别的区域所没有的优点,对内融合,向外辐射,影响和带动周边城镇发展。该区域在历史文化、生活方式、语言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血缘关系表现突出。

广州具有数千年的建城史,是一个容纳1000多万人的历史名城,现已成为一个质量巨大、经济实力居国内第四位、对南方地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特大城市。而佛山是历史四大古镇之一,佛山新城市区域由五市合并而成,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民营经济活跃,是广东经济强市之。佛山经流总量、人口总量虽稍逊广州一筹,但由于依靠中心城市有资源之利,因此有着强烈的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交通、信息等中心广州靠拢的冲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佛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紧密联结,对广东沿海城市群的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融城发展已经到了非合并不可的阶段了。

(二)广佛合并建立在珠江文化基础上

作为佛山市的经济巨子——顺德具有融入广佛都市圈的历史基础和经济社会优势。广佛两地的历史渊源互为表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血脉相通。广佛两市建立在珠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同源表明了文化的同一、价值观的相同、人文的血肉相连,是不会受行政樊篱阻隔的。传统广州本地人主要来源于南海、番禺、顺德和四邑地区,语言、生活风俗基本相同,存在紧密的社会关系。文化的影响力无与伦比,在经济社会融合中文化与经济是源与流的关系。珠江文化抑或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岭南文化在现代史上担负了“先走一步”的开拓者角色,这是建立广佛都市圈所依托的最重要的文化根基。

二是产业分工配合。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外贸家电生产基地设立在顺德。这一举措成为顺德家电兴起的因素。顺德家电享誉海内外,作为国内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家电等产业是顺德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广州汇聚了海量的市场资源、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也需要通过产业化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确立了两地各取所需、互相补充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互利合作机制上的,不是光靠行政命令。佛山有史以来以桑基鱼塘的农耕产出,保证和丰富了广州市场,成为广州饮食文化的主要来源,而广州有庞大持久的市场成为佛山农业的舞台。顺德现代家电、纺织等轻型工业突出发展,其产品占据广州市场的重要一席,两地互为依托,共同进步。佛山还有大片低度开发的区域,可以成为广佛都市圈的发展腹地。

三是地缘同声同气。顺德地处珠三角腹地,与广州接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使其成为承接辐射的理想区域。在广州形成以三大日系品牌为主的汽车制造产业基地时,顺德趁势承接的新兴的汽车配件产业便是例证。从国外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建设便捷、快速、相对廉价的轨道交通是城市赖以维系的经济动脉。在广佛都市圈,随着地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居住在广州,工作在佛山”或“居住在佛山,丁作在广州”就不再困难。建立一体化的都市圈,共同撑起世界城市招牌,也顺应了两地市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合作倾向。

四、广州市与佛山市合并发展已是箭在弦上

(一)广佛产业合并发展箭在弦上

在共同面对“双转型”的战略命题中,广佛之间蕴涵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和产业的“双转型”是相辅相成的,因为都市圈是以经济结合度形成的。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区域划分。广州和佛山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共同缔造了珠三角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奇迹。到了工业化的初期转向中后期的时候。城市之间功能交叉,相互融合加速,双方联系和依赖会更加紧密,目前两座城市合并已经是箭在弦上。

一方面,两地都在加速发展,佛山地区大量民营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有更为迫切的向中心城市发展的愿望,如何融入中心城市,借助大城市的市场完成其飞跃是时势所迫;另—方面,广州城市经济,如何通过区域合作向外扩展,发展大都市区域及腹地,同样到了迫切的时刻。两地产业科学分工与协调发展促进两座城市合并,已是箭在弦上。

都市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在自由选择与市场选择相结合下,推动区域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的都市圈已经逐步成为广佛两地的共识。广州市区西部空间窄小,在城市发展战略上已经定出了联合共进的方针,为广佛都市圈定下了基调,强强联合之势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形之下,佛山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本与广州密集的高校、院所“嫁接”,将技术成果产业化,可以因地制宜设立特定的区域和高标准进入门槛,从广州产业转移中获取更大的份额,同时也承担卫星城的功能,形成一种互相渗透互相依托之势。

各有优势,取长补短,共创大业广州历经上千年发展,—直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佛山也是经济、文化活跃的地区,—直影响着广州同时也承接着广州的辐射,生产的农副产品、工业品等大都销往广州。历史上,佛山传统产业孕育着广州经济社会的成长。很多佛山人来到广州发展,在许多方面积极影响着广州。佛山是粤菜的重要发源地,投资广州的顺德菜馆相当多,广州很多酒楼都是顺德人在当大厨,至今顺德菜已成为粤菜的代表佛山人的改革创业精神对广州有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作用,在许多方面为广州改革开路,尤其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佛山以顺德为代表的家电、家私等产品最先占领广州市场,成为广州市场主要供应地之,用家电制造业依托广州中心市场向全国发展,形成发展总部经济的需求。佛山在原材料集中供应方面,分担了广州部分批发市场负担,构成区域经济的专业组成部分等。在旅游业方面佛山许多新老名胜成为广州旅游热点。可见,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两市开辟了多方面融合的新局面,呈现出新的合作态势和强大的联合动力。

(二)广佛百姓生活同城促进两市合并箭在弦上

广州和佛山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佛山和广州虽然还没有正式合并,但是“两家”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居民的生活习惯来说,都已经“不分彼此”。在佛山居住,每天去广州上班,或者在广州居住,节假日去佛山游玩,已经成为了当地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佛山和广州不仅距离相近,佛山人的消费观念也和广州人非常一致。

广州人总是被认为在吃方面非常舍得花钱,但是在穿搭上却比较“扣”。归根结底,广州人和佛山人都是既追求高品质生活,但是也追求务实和性价比。最近在佛山,广州企业唯品会拉着5000+品牌助力佛山消费复苏,还发放100万会员,满足佛山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立马引起了佛山人的兴趣。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佛山人消费观念和广州人趋同的理性,早已是“广佛同城”。

(三)超级大城市建设让两市合并箭在弦上

广州面积7434平方公里,人口1881万,经济总量2.88万亿,佛山面积3797平方公里,人口961万,经济总量1.27万亿。如果广州与佛山合并的,面积将达112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842万,经济总量4.15万亿。要知道,成都14335平方公里,就连长沙都有11819平方公里,更别说重庆八万多平方公里呢。 合并后的新城人口将超越北京和上海,仅次于重庆,经济总量将只低于上海,跟北京相当,成为与北京、上海同级别的城市。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广州和佛山不直接合并成一个城市呢?

(四)广州佛山在地理空间上合并已箭在弦上

假如我们有一张广州市与佛山市的卫星图,我们可以将视角转向广州市区的西部,可以看到广州和佛山的分界线已经已经出现。图中左边绿色部分已经属于佛山市管辖。这里是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这个边界距离广州市州政府不过才5公里,距离佛山市政府也只有十多公里。即使是广州市政府到佛山市政府的直线距离也仅为20公里。行走在广佛交界地区的路上,如果不是刻意观察,完全会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城市进入另一个城市。

广佛两市的市区无缝对接,完全实现了同城化,广佛地铁也已经运行多年。并且两地文化相近语言相通,被普遍认为是最应该合并的两个大城市。佛山虽然在省会老大哥广州的面前逊色了很多,但是放在全国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大城市。

五、广州市与佛山市合并设想

超大城市资源如果不能优化配置,就会产生大城市病,广州在交通方面压力很大,合并以后,或许能缓解一下交通问题,因为交通压力本质上是人口过度集中问题。如果广州和佛山合并了,将会产生粤港澳大湾区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因为广佛一旦合并,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九个城市都将成为临广片区。

广州、佛山合并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也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同城化的标杆城市。这种合并并不是一种行政上的强制合并,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融合,也将成为中国超大城市发展的样板。

如果广州和佛山可以合并,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一是产业结构将更加均衡,优势互补,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合并后的广佛城市群将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地铁等多元化、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这将有利于提高两地居民的出行效率,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的高效流动。

二是广州和佛山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合并后的广佛城市群将共享这些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这将提高两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广佛城市群的旅游吸引力。 广州与佛山这两座城市在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合并后的广佛城市群将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实现产业融合、优势互补。

三是广州和佛山一旦能够合并,在政策支持和人才汇聚等方面的推动下,广佛城市群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四是假如广州市与佛山市合并,那么将会整合广州市和佛山市下辖的市辖区,从而减少行政管理成本,打破广佛原有的行政壁垒,统一规划管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和民生。

五是广佛合并将加厚历史文化底蕴。羊城自古商业名城,华南地区文化和科教中心,岭南文化发源和兴盛地。佛山是全国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广府文化发源,兴盛和传承之地。广佛合并,必将使两地文化融合发展推向新高度。

六是广佛合并成一座城市,将完善广州市与佛山市的工业制造产业链条,扩大金融市场,助推高科技培育和新产业汇聚。广州拥有的高校和各类科技人才,高新技术和金融服务都可以帮助佛山完成产业升级。佛山完善的工业体系,可以给广州集中力量发展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腾出更多空间。

七是广州市与佛山市合并后,新设立的广州市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市中心的建设。广州目前两个重点发展:传统市中心(荔湾、越秀、海珠和天河)以及副中心的南沙。合并佛山后,广州市中心将变成真正的经济、人口、地理位置的中心。广州市与佛山市合并虽然超越不了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市,但这也不影响广州的地位,新广州市将是我国第三大城市,依然是国家中心之一,依然很重要的超大城市,当然佛山并入广州,也能巩固与加强广州的地位,也能优化地方发,减少官员、减少财政支出等,使得广佛、广东更好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