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热点追踪系列(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脉络几何?

2023-08-04 17:22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市场中,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分别以26.7%和17.6%的市占率位于前列,未来大陆面板厂商对于产能的调控能力也将增...

原标题:热点追踪系列(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脉络几何?

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视角如何把握?国金研究团队紧跟市场热点,关注行业最新变化,为您提供及时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

宏观研究

赵伟 | 国金首席经济学家

执业编号:S1130521120002

1

政策半月谈系列十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脉络几何?

近期,促民营经济发展意见落地,透出怎样的信号;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当前脉络几何?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一、二十大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当前已上升为顶层规划

“二十大”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力度持续提升,当前已上升为顶层规划。全国两会、二十届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均重点提及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破除制度障碍和隐性壁垒等。近期,中共中央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营商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等六方面,出台31条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中央政策指引下,各部委也针对负责领域频频召开企业座谈会或圆桌会议。7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一把手”多次会见各行业企业负责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其中,国家发改委7月内三度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完善与民营企业交流机制,推动解决民营企业的实际困难与具体诉求。

地方层面,部分地区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召开座谈会、电话会等。其中,民营经济占比居前的福建召开异地商会代表座谈会,浙江则聚焦平台经济发展、举办全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出台有关平台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四川、云南、辽宁等地方领导班子亦通过召开电话会议、联合调研等方式,释放对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信号。

二、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短期修复、长期转型均影响较大

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税收等多方面占比较高。2021年,私营控股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量比例高达96%,且贡献约九成的城镇就业岗位;在减税降费政策加力下,2021年民营经济依旧贡献近六成税收收入,均指向民营经济是我国稳就业、促内需、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参与主体。

疫情冲击下,民营企业经营恶化明显,且当前仍未完全修复。小微企业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四季度现金流无法维持运转的小微企业占比增长至16%,净利率下滑至-2.5%。疫情平稳过峰下,消费场景修复使得2023年一季度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但内需修复缓慢下,小微企业现金流和净利润率仍处于过往同期较低水平。

经营业绩受到的冲击亦传导至投资端,拖累民营企业投资续下滑。2023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占比为52.9%、较2019年回落超3个百分点;地产拖累外,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等民间投资增速亦持续下滑。考虑到2021年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与专利申请数占比均在五成左右,民间投资低迷或不仅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亦不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三、针对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当前政策从保主体、促进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

考虑到民企数量占比超九成、且多为中小企业,保市场主体或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2022年留抵退税规模高达2.5万亿元、重点投向中小微企业;2023年,税费优惠政策更为精准有针对性,优化对小型微利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力度等。现有政策下,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规模达1.8万亿元。

缓解民企融资约束,促进民间投资也是当前政策重点。8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提出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引导商业银行扩大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模等。同时,政策亦多次强调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7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从民间投资项目、投资要素保障、投资管理机制三方面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保障等或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长期发力方向。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营商制度仍有优化空间,我国创办企业所需时间达8.6天,相比之下,美国创办企业所需时常仅4.2天。此外,针对拖欠民企企业账款等现象,当前政策已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权益保障,完善欠款拖欠预防和清理机制。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或不及预期,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国金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政策半月谈系列十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脉络几何?》

2

美、欧、日经济“强弱”的比较

今年全球经济呈现美强欧弱的格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趋于下行,日本经济仍复苏上行,下半年,美、欧、日发达经济体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主要驱动因素和压力有哪些?

热点思考:美、欧、日经济“强弱”的比较

在疫后复苏周期中,美国经济复苏的弹性和持续性最好,日本居中,欧元区最弱。以产出缺口衡量,美国已基本回到潜在增长路径,欧元区和日本的产出缺口仍为负。2023年上半年,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速均高于潜在水平,欧元区则出现“技术性衰退”。结构上,美国的增长主要来自消费,日本为投资,欧洲为出口。

预期方面,市场对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较为乐观。7月IMF经济展望上调了美欧日2023年的GDP增速,美国由4月的1.6%上调至1.8%,欧元区及日本分别上调0.1%。彭博一致预测显示,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速的低点或早于美国,日本GDP同比或于今年二季度触底,欧元区为三季度,美国为2024年二季度触底。

预期转乐观并非“空穴来风”,“软指标”和价格等领先指标均显示总需求或回暖。美欧日的消费者信心均有好转,欧洲消费者信心提升较快,自去年9月到今年7月提升了13个点,日本消费者信心已修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CRB现货同比增速领先美、欧、日PPI增速6到12个月,前者已于今年4月触底回升,美国周期股也已在交易经济周期触底。

货币紧缩周期接近尾声,以及财政仍有发力是过去一段时间美、欧、日预期好转的重要解释。从OIS隐含的政策利率看,美联储及欧央行或于明年一季度降息。其次,美联储加息难以影响存量贷款利率,当前有效抵押贷款利率尚未明显上升,导致货币政策向信贷传导的滞后。最后,美、欧、日今年初的财政支出增速仍有上升。

乐观预期最终能否兑现?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将可能使美欧日的消费从中受益,日本的确定性较高,美欧消费仍处于寻底的过程中。欧元区消费者信心领先欧元区零售消费同比4到8个月;美国消费者信心同比领先美国核心零售同比6到12个月。日本今年消费者信心与零售同比增速均上升,美国、欧洲消费增速触底时间仍需观察。

CRB增速领先美欧日库存周期,价格触底回升可能带动库存增速上升,日本库存受益的确定同样较高。CRB同比领先美国、欧洲库存增速6个月左右,领先日本库存增速10个月左右。当前,日本库存投资增速仍处于补库阶段,美欧去库存周期底部尚未完全确立,日本库存投资增速从价格企稳中受益的确定性较高。

从修复的压力和持续性来看,短期内,日本信贷收缩压力相对较低,修复持续性好于美国及欧洲,欧洲信贷收缩的压力最大,但中期内,日本存在货币政策收敛的压力。当前,欧元区信贷增速最低,美国信贷增速已回落,日本信贷增速尚处于周期顶部,信贷收缩压力较低。但随着核心通胀上升,中期内,日本货币政策仍倾向于收缩,引起信贷收紧。

海外事件&数据:日本意外调整YCC,美国通胀进一步降温

7月28日,日央行议息会议超预期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将10年期日债收益率波动区间实质性放宽至1%。当利率触及上限,央行将以1%的固定利率购债,波动区间实质性被放宽至1%。

美国6月通胀进一步降温。美国6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0%,预期3.0%,前值3.8%;环比增0.2%,预期0.2%,前值0.1%。剔除食品和能源后,6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1%,为2021年10月以来最小增幅。

美国7月Markit制造业PMI回升至49,前值46.3。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下降至42.7,前值43.4,其中德国回落幅度最大,录得38.8,前值40.6;法国录得44.5,前值46。美国7月Markit服务业PMI回落至52.4,前值54.4。

风险提示

俄乌战争持续时长超预期;稳增长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国金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美、欧、日经济“强弱”的比较》

电子行业研究

樊志远 |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130518070003

3

面板行业深度:LCD周期拐点已至,长期供需格局改善

投资逻辑 :

23Q3面板价格有望持续上涨,带动面板厂商利润修复。本轮面板周期中大尺寸价格率先修复,从年初开始,随着TV品牌厂备货需求提升、采购恢复,面板厂商谨慎提升稼动率,持续践行“按需生产、动态控产、健康发展”的共识,通过控产推动大尺寸面板的供需平衡,带动面板价格回升。目前TV面板价格已经涨过面板厂商会计成本线以上并仍在持续,大陆厂商通过合作、控产能来提升价格的可行性充分验证。展望下半年,库存角度来看,前期渠道去库,低库存水位带动品牌厂囤货,目前大陆面板厂商、品牌厂商库存仍在健康水位。需求端电视需求略有恢复,叠加尺寸增加,考虑到Q4电视品牌节日促销等情况Q3有望保持持续拉货。供给端,一方面海外产能退出,三大厂商持续控产,供给下降带动价格稳定回升,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如玻璃基板或有涨价,产业链成本预期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品牌提前备货的需求。

LCD显示面板行业格局改善,有望弱化大尺寸周期属性,面板龙头长期价值凸显。LCD作为主流的显示面板应用技术,其发展经历了美国引领、日本垄断、韩国和中国台湾赶超,当前中国大陆强势主导中游面板行业。面板产业链上游材料附加价值高但国产化率低,下游终端消费品竞争格局分散,但依托品牌和渠道销售等优势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所以上下游利润空间挤占、行业自身高资本开支、厂商竞争格局激烈、产线迭代等特点使得中游面板厂商在以往周期中,处于产业链利润相对承压的环节。目前显示面板行业格局正在改善,供给端三星、LG切换OLED、退出LCD产能,中国台湾落后产线出清,行业对于大尺寸产能布局更加谨慎,此轮行业洗牌结束后,行业供给格局得到大幅改善。而中国大陆厂商凭借高世代线、地域成本优势占据主要市场,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业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市场中,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分别以26.7%和17.6%的市占率位于前列,未来大陆面板厂商对于产能的调控能力也将增强,本轮大尺寸控产涨价已验证,预期后续面板的周期波动性会放缓,面板龙头长期价值明显。未来全球电视等大尺寸产品趋势持续,也将有助于面板产能的进一步消化,而布局高世代线的厂商将更加受益。

看好LCD上游材料国产替代空间,中游面板端集中度提升将带动材料端加速国产化。中国大陆LCD面板厂推动高世代线生产线产能建设,随着中游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未来国内厂商将扶持国产原材料厂商,打造LCD国产产业生态链。LCD上游材料具有高技术壁垒、高度集中、高毛利和较弱周期性的特点,海外厂商布局更早,具备专利、技术优势,比如玻璃基板、显示用光刻胶、膜材、驱动IC等环节目前国产化率仍较低。国内材料厂商不断在液晶、玻璃基板和偏光片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未来上游环节有望凭借地域、成本和政策优势,加速在中游面板厂商供应链中的产品验证导入节奏,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风险提示:

价格上升幅度不及预期 、 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控产默契不持续、 上游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 的风险 。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电子樊志远|面板行业深度:LCD周期拐点已至,长期供需格局改善》

汽车系列研究

陈传红 | 汽车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130522030001

4

机器人 vs 汽车系列报告(四):丝杠迎汽车+机器人

双轮驱动,国产替代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滚珠/柱丝杠主要性能指标为精度保持性及疲劳寿命,受到加工工艺影响。滚珠/柱丝杠可以化旋转运动为直线运动,化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因此提高了传动效率。滚珠/柱丝杠的主要性能指标为精度保持性及疲劳寿命,加工工序包括淬火、粗磨、精磨等,常用加工工艺包括砂轮磨削、车削、旋风铣等,其中主要由淬火、磨削环节决定性能差异。

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促进滚珠丝杠应用,未来车端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元。车中滚珠丝杠应用主要为:

1)转向:REPS采用滚珠丝杠,输出的推力可达16KN(DP-EPS最大推力为12KN)。

2)驻车制动:目前市场EPB制动钳主要采用螺纹、滚珠丝杆两种传动,其中滚珠丝杠效率高、寿命长、运动平稳等,但成本较高。未来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有望带动渗透率提升。

3)行车制动:one box及EMB产品都会使用滚珠丝杠,未来渗透率提升将促进滚柱丝杠的应用。

4)其他:滚珠丝杠在座椅、移门、高端减震系统也有望使用。

整体看,未来汽车用滚珠丝杠单车价值量有望达1000元,车端滚珠丝杠市场有望超百亿元。若考虑座椅、移门、悬挂等领域的使用+为了安全冗余,备用部件也使用滚珠丝杠,那么滚珠丝杠的单车价值量将会更高。

人形机器人打开滚珠/柱丝杠发展空间,未来空间或超800亿元。与滚珠丝杠相比,滚柱丝杠在承载能力、传动精度、轴向刚度、速度及加速度等方面具备优势。人形机器人使用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因为其螺母更长,可以用更小的扭矩实现更大的负载,且占用体积更小。根据特斯拉AIDay2022信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下肢腿部将采用无框电机与行星滚柱丝杠的线性执行器。在假设特斯拉单个人形机器人需4个滚珠丝杠+10个行星滚柱丝杠,全球人口约82亿人,机器人渗透率12台/万人的情况下,测算得机器人贡献滚珠丝杠、行星滚柱丝杠应用空间有望超800亿元。

目前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国产替代主要难点在于精加工工艺及磨削设备购买。目前汽车用滚珠丝杠多为国外企业供应:

1)转向:多采用舍弗勒、NSK、上银科技等企业;

2)线控制动:以博世自制为主。

国内厂家的产品在质量稳定性、精度保持性、疲劳寿命等方面还有差距,差距来源于:

1)材料端:目前国外厂商采用合金钢,国内轴承钢在配方、除杂上有所差距;

2)工艺端:淬火方面,国内滚珠丝杠在热处理加工中存在淬硬层浅、硬度分布不合理、耐磨性差等缺点;螺母磨削方面,人形机器人采用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需要加工的螺纹线较长,且单螺母需磨削5道螺纹线,加工周期长,生产节拍低,成本较高;

3)设备端:国产设备相对落后,进口的单台磨削设备价值千万元以上。

汽车用滚珠丝杠领域已开启国产替代,快于机器人领域。丝杠精度等级要求从高到底排序为:机床、机器人、汽车。

汽车领域:五洲新春、新剑传动、宁波慈兴、长盛轴承等已具备车用丝杠的量产能力,其中前两家公司已开始批量销售,长盛轴承预计今年内拿到主机厂定点;

机器人领域:秦川机床、新剑传动、恒立液压、贝斯特、鼎智科技等正在布局,其中秦川机床、新剑传动已实现批量销售,其他三家在研,未来有望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落地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企业技术突破进度不及预期;技术方案存在不确定性。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汽车陈传红|机器人 vs 汽车系列报告(四):丝杠迎汽车+机器人双轮驱动,国产替代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机械行业系列研究

满在朋 | 机械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130522030002

5

机器人电机行业深度研究:机器人动力之源,人形孕育新市场

电机分为哪些类型

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按应用领域分为动力电机和控制电机。动力电机输出功率大,驱动性能好,常应用于汽车、家电等领域。控制电机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常在控制系统中承担执行、检测和解算功能。

控制电机分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力矩电机。步进电机结构简单但效率和精度较低,多用于办公自动化、通信设备、印刷设备等领域。伺服电机增加了编码器与反馈机制,控制精度高,适用于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空心杯电机属于特殊的伺服电机。力矩电机以扭矩为控制方向,在电动机低速时仍能持续运转,并提供稳定的力矩给负载,具有低转速、大扭矩、过载能力强、响应快等优点,分为有框力矩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

无框力矩电机:机器人关节电机,国内外厂商性能仍有差距

为什么机器人关节要用无框力矩电机?机器人关节要求电机体积小、扭矩大、响应快。而无框力矩电机仅由转子和定子组成,体积小,同时具有较高的功率,低转速情况下能够输出更大扭矩,更符合人形机器人的需求。

如何看待无框力矩电机的壁垒、竞争格局

(1)壁垒:磁路和工艺设计。海外厂商起步早,工艺技术拥有先发优势,例如科尔摩根采用分布式的分数槽及碳纤维绑扎技术,TQ Robodrive采用模块化定子和环氧塑封灌胶技术。国内企业起步晚,工艺水平和国外相比存在差距。

(2)格局:全球龙头为科尔摩根,国内外厂商产品性能仍有差距。科尔摩根是全球无框力矩电机龙头,其电机性能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国内目前进展较快的公司包括步科股份、航天电器。相比海外龙头,国产无框力矩电机输出扭矩较小,在产品性能方面仍有差距。

空心杯电机:灵巧手动力之源,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为什么机器人灵巧手要用空心杯电机

灵巧手空间狭小,需要配备小型化且控制精度高的电机。空心杯电机属于特殊的伺服电机,采用无铁芯转子结构,消除了由于铁芯形成涡流而造成的电能损耗,具有体积小、控制精度高、寿命长、转速快、能效高、能量密度大等优势,完美契合了灵巧手对驱动电机的轻量化和高精度要求。

如何看待空心杯电机的壁垒、竞争格局

壁垒1:线圈绕组设计。

(1)线圈成型方式分为卷绕生产和一次成型生产,后者工艺简单、效率高。国内厂商多采用卷绕式生产,生产效率低,废品率高,线圈直径小。

(2)线圈绕法分为直绕形、马鞍形和斜绕形,其中斜绕形和马鞍形工艺简单,具有输出力矩大、转动惯量小、时间常数小等优势,国外厂商工艺更加纯熟。壁垒2:绕线设备。海外厂商Meteor、田中精机等设备先进,基本实现了绕线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国内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尤其是面对较大功率电机的粗线径线圈,在可靠性和绕制精度方面与海外厂商仍有较大差距。

格局:海外厂商技术领先,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空心杯电机全球头部企业包括瑞士Maxon、瑞士Portescap和德国Faulhaber三家。国内企业中,鸣志电器技术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拓邦股份空心杯电机已实现批量应用;江苏雷利处于小批量验证阶段;伟创电气处于产品内部测试阶段,其余企业技术相对薄弱,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

考虑当前电机市场空间较大,同时国内厂商在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技术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催化下,国内厂商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建议重点关注无框力矩电机领域的步科股份,空心杯电机领域的鸣志电器、拓邦股份、江苏雷利。

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机械满在朋|机器人电机行业深度研究:机器人动力之源,人形孕育新市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