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最悲壮的毕业照:全班47人仅有两人活到抗战胜利

2023-08-31 13:51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要拥有足够的空军,以求自保。” 1932年,中华大地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由于我国航空人才的极度紧缺,蒋介石深刻认识到了这么...

“要拥有足够的空军,以求自保。”

1932年,中华大地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由于我国航空人才的极度紧缺,蒋介石深刻认识到了这么一个道理,于是乎在杭州笕桥蚕校正式创立了中央航空学校。

至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谁也想不到当初的这个为了自保的决定最终造就了无数英雄烈士,而时至今日还令人刻骨铭心的更是被遗留下来的那张中央航校第十二期学员毕业照,照片上47人齐坐一堂,却个个身后画着洁白的十字架,代表了他们惨烈的殉国。

航空英雄的摇篮

1932年,华夏大地战火四起,在9.18事变的四个月后,东北地区几近全部沦陷,日本怀着狼子野心正一步步向下蚕食,试图吞噬中华大地,中日大战一触即发。

也就是这年,蒋介石突然明白了空军的重要性,国民政府火速在杭州笕桥整合了原中央军校航空班,正式成立中央航空学校。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是被中央航空学校高高刻于学校正中石板上的校训,也便是这种校训精神影响了从这所学校走出的1700名学员,他们是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也成了抗日战争期间最英勇的“人肉炮弹”。

当时的日本拥有着大约2300架可供战斗的飞行战斗机,数量之庞大是中国的7倍有余,并且在作战能力与战术执行上更是远远超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水平。

也由于近代化起步更早的原因,那时的日本已经拥有了自主生产制造战斗机的工业能力,每月可产出60架左右战斗机并且还在同时研发着更新的设备技术。

相比之下,中国工业化起步着实有些太晚,当时的空军所使用的还是美、德、英、法、意这些国家所用剩下的老式飞机,机动性不如日本的同时后勤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央航校就是在这种困难的境地中一步步发展起来,航校专门聘请美国相关专家作为顾问,并向美国购买费力提、道格拉斯、可塞等型号先进飞机作教练用机,学习有关飞行学、航行学、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及英语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鼓励学员们的作战热情,中央航校还专门贴出空战奖励制度:击落敌机一架,奖励一万大洋;炸沉敌军舰一艘,奖励三万大洋;本人作战阵亡,抚恤金一万大洋。

不过事实上没有一个直冲云霄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航校学子是为了这笔钱而去的,因为这批英勇作战的英雄们每个几乎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非富即贵的名门望族。

他们中有着一腔热血回国报效祖国的海归华侨,有着刚刚考入清华、北大、中央大学的一流学子,更是有着家世显赫的名门望族子弟。

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拥有“中国兵工之父”之称的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张锡祜等一众名流都在其中。

这些人本来可以拥有着令无数人羡慕的一切,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甚至可以在祖国沦为焦土的时候远赴他乡,避而远之,但他们并没还有这么做。

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央航校总共培养了16期毕业生,共计1700名飞行员在空中保家卫国与日寇奋勇作战,击落日军战斗机超过1200架,但他们自己却也奉献出了鲜活的生命。

八年抗战,一个个热血男儿最终变成了刻在墓碑上的冰冷的名字,而他们平均殉国年龄仅仅只有23岁。

笕桥空战大捷

杭州的上空时常会传来飞机轰隆的飞行声,中央航校那群斩断了自己衣食无忧光明前程的青年英雄们每日都会怀着必死的决心进行高强度训练,誓要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疆土。

四年磨练、一朝冲天,1936年10月31日,中央航校的第一代飞行战斗员们正式亮相。

那天的早晨,南京市人民们便早早拥挤进了南京飞机场,一时进入了二十多万名老百姓观众的庞大的南京飞机场也显得拥挤了起来。

中国的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就在这一天开展了一次公开飞行演练,他们在空中如履平地,不断地变换着队形,灵活地在南京上空飞行,从地面向上看去,他们好似一颗颗闪耀的彗星照亮了天空。

据当时在南京的日本密探在文件中的报道是这样形容这批优秀的飞行员的:中国空军的驾驶技术,意外的优秀,不容小觑。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每一次起飞,都可能会是永远的永别。

1937年8月13日,距离卢沟桥事变发生的一个月后,淞沪会战正式爆发,日军发动重兵向上海发起了猛攻,并发出了三个月吞并中国的狂妄言论。

14日当天的华东沿海地区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杭州防空指挥部在那天下午接收到了一则十分紧急的战报消息:9架日军敌机正在步步逼近杭州。

一时间杭州市中警报四起,乌云密布不仅笼罩着天空,也笼罩着杭州百姓们的人心。

驻扎河南的中国民国第四空军中队被紧急调往了杭州笕桥,有些飞机甚至还没来得及加油,便要起飞作战。

笕桥空战是中国首次与日本进行的空战对决,日本人也企图在这一战中将中国人的空军一举瓦解,但事实证明,我们并没有让敌人的算计得逞。

大队长高志航的战斗机在空中来回穿梭,尽管油箱所剩的油量并不多,并且空中飞行环境十分险恶,但他还是毅然率领着自己的三个飞行中队,27架战斗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几分钟不到,高志航便击落了日军一架战斗机,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击落的第一家日军战机。

从广德赶来的英雄飞行员郑少愚则姗姗来迟,他竟单机向钱塘江口方向飞去,正好遇上在广德机场投弹完毕正返航的日军浅野编队,看着日寇们的丑恶嘴脸,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孤军直入向其发动攻击!

这种做法是一次极其冒险的攻击尝试,因为,日军的浅野编队的9架轰炸机上配备着强有力的机枪,它们能够形成的密集火网,让郑少愚的战斗机根本无法靠近。

强行发动攻击,不但难以击中日机,自己也很有可能会受伤,不过郑少愚曾在两年前专门研究过“如何以驱逐机击打轰炸机”的针对性打发,见日机群未发现自己,他想在实践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战术打法。

郑少愚悄悄地尾随上浅野编队的飞行部队,咬住飞在后面的第2编队第2号机,然后猛加油门,突然开火,这艘敌机当场被击中,火光四起,冒着黑烟从空中坠落,郑少愚眼见偷袭得手,便不再恋战,安全返航。

持续四个小时的空中苦战,中央航校的英雄们成功击落日军战机4架,将日军驱逐出了杭州境内,虽然是一场被动应战,但中国航空军人们却打出了他们该有的威风。

不到两分钟,空战胜利的结果在杭州报纸上登上了头条,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应对日本的空中打击,也是中国空军首次大规模的空战,并获取胜利。

杭州乃至整个中国都沸腾了,为这次的胜利而欢呼喝彩,国民政府也将这天定为了“空军节”以示对笕桥空战的纪念。

首战告捷,但战火仍未终止,中华大地在日本的狼子野心下仍然硝烟四起。

英勇的烈士英雄们

同年的8月14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张锡祜驾驶着战斗机在与日寇作战的过程中英勇牺牲,那年他仅仅25岁。

张锡祜在他牺牲的半个月前便早已预料到了自己会为了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大地抛头颅洒热血最终牺牲的结局,故他早早在给父亲张伯苓的信中写道:阵中无勇非孝也!

当远在天津南开的张伯苓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也眼含热泪地这么说道:“我本人出生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杀敌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3天后的8月17日,在中央航校校史中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的东北青年闫海文在完成了轰炸任务的返航途中,座机被日军的高射炮击中,而跳伞降落的他因风向不幸落入日军阵地,被日军团团围住。

闫海文宁死不屈,在日军的威逼利诱之下也不愿投降,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以一对多对日军进行反击,击毙了五名日军,受伤的日军更有数人。

面对弹尽粮绝的情况,闫海文最终在日军阵地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的口号后用仅剩的最后一颗子弹兵解殉国,那一年的他也仅仅只有21岁。

与之同样壮烈的还有他的同校同学,也是他的好战友——沈崇诲。

8月19日,大批日军军舰从海上袭来,在空中发现他们的沈崇诲因刚刚结束一场作战,飞机已经无力返回基地而需面临一个抉择:紧急降落还是跳伞逃生?

日军的军舰向着上海进发迫在眉睫,现在就算逃生离开也无法快速将信息送达我军,就在这时沈崇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踩动油门,不愿苟且偷生,想要与日军奋力一搏。

战斗机从两千米的高空急速冲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海上卷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沈崇诲就这样壮烈牺牲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

后来在电影《无问东西》中王力宏所饰演的角色便是沈崇诲,那年他仅仅25岁,父亲是国内有名的大法官,而自己则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面对家国危难他将自己当作了祖国的一颗炮弹,在海面的爆炸声中与日寇同归于尽。

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前赴后继,从毕业到牺牲,很多先烈历经的时间仅仅不到半年。

武汉会战爆发那天,中央航校的学子陈怀明赶到战场,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我与日寇在空中作战,命悬一线,不知哪天我的飞机便会被日寇击落,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能够继续投入抗日,定要将日寇赶出中国。”

4月29日,日军出动了36架飞机对武汉进行大规模的空袭,陈怀明与战友们一同起飞在空中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他首先锁定了敌方一架飞行落单的敌机发动了精准的火力打击,最终那架敌机旋转着从空中坠落炸向了地面。

随后陈怀明回头死死咬住了另一架日寇战机,正当他准备开火将其击落之时,五名日军战机利用战术整合一起向陈怀明的侧翼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飞机性能上本就不如日军的陈怀明战机难以招架,一枚子弹从驾驶室中穿过正中了陈怀明的胸口,这种危难关头,如果是保命的做法定是跳伞逃生,但从陈怀明抱着必死的决心誓要杀灭这些日寇。

他怒火中烧,忍着剧烈的疼痛拉平了机身并开足了马力,只见他的飞机倒扣着在空中旋转了180度,朝敌机狠狠地撞击了过去,一时间天上黑烟弥漫,一片火海从天空坠落,陈怀明满怀着激愤为国捐躯,那一年他也仅仅22岁。

作为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本因受到家族的保护,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他却不顾反对毅然决然加入中央航校培训,成为了第10期的学员。

1941年的3月,南方沿海的海风还是呼啸着寒冷,日军用军舰完全锁死了我国沿海的海岸线,此时我国的驼峰航线就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物资补给线。

在这条被称为“铝谷”的航线上,无数飞机遭遇日军的侵扰袭击,危险重重,林恒便是在航线上保护物资补给的途中遭遇了日军的大规模打击,以一敌多最后怀着悲愤在烈火中与日军同归于尽,那一年他年仅23岁。

明明知道有去无回,明明清楚毕业随之而来的就是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走出中央航校的校门,无数英雄先辈踏入战场他们义无反顾。

抗战的最终胜利离不开中央航校培养出的16期,1700余名毕业生,面对日寇的入侵他们放弃本该有的高贵的生活,直入云端血洒长空,那时候的中央航校每一期的毕业照都如第十二期那般惨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78年过去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那1700个为了国家集体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人,他们是祖国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屹立在华夏大地的云端。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空军王牌飞行员中地“潜伏者”

知网:与日舰同归于尽的空军英烈

知网:笕桥“中央航校”

知网:抗战时期笕桥中央航校的凌云壮志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