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

2023-12-09 16:10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三顾茅庐时曾经向诸葛亮的仆人自报家门,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求见卧龙先生...

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三顾茅庐时曾经向诸葛亮的仆人自报家门,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求见卧龙先生。”这一段并非是小说家言,历史上刘备在此时的官职确实如文中所言。在这一段略显冗长的头衔中,我们不难发现包含了官职、爵位、执掌三重信息。在战火连天的东汉末年,刘备可谓是乱世英雄,这些头衔都是他白手起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成果,既是荣耀的象征也是地位的标志。东汉政府虽然衰微,但是传统的政治秩序依旧得到了保留。官衔代表等级,爵位突出身份,执掌决定权力。每一重头衔都彰显了他在大厦将倾的东汉政坛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他未来的前进道路。而这些官职在东汉的地位究竟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求见卧龙先生

乱世英雄刘备的官场履历

汉代是中国制度建设的草创时期,中国最早的文官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西汉时期,国家上层以三公诸卿为核心架构,地方上以太守和王国相作为封疆大吏。官员允文允武,大夫掌兵、侍中披甲的情况屡见不鲜,将军多以种类繁杂的名号冠之,仅代表职务。东汉时期,三公的地位有所下降,地方上刺史的权力不断上升。灵帝时期黄巾军战乱频繁,刺史的威权不足,有多人死于乱军之中,灵帝于是采纳刘焉的建议重新设置州牧,地位在刺史之上。军制方面也初见规模,据《后汉书》记载:“将军,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的需要,各地刺史牧守基本上都会享有将军的称号,以便于组织军队平叛。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1

汉初政治秩序

刘备原本是刘姓皇族的没落宗室,已经失去了王侯的贵族身份。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郡中任官,所以说刘备也是家学渊源的官宦子弟。适逢黄巾军起义,刘备毅然从军走上了仕宦之路。《三国志》记载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的履历为:

“灵帝末,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后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

建安元年,先主领徐州。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吕布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

生擒吕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2

刘备战功卓著

从刘备的履历当中可以得知,刘备的升迁主要是以军功为主。从县尉、县丞——县令——王国相——刺史——镇东将军——左将军。几乎是一级也没有错过的稳步提升,不仅将官员秩级升了上去,还实现了从地方官到中央官的转变,成为了中央大员的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

刘备得以成为左将军是因为和曹操共抗吕布,最终协助曹操诛灭吕布,和曹操一起回到了许都受封。这一阶段是刘备首次进入中央,也是和曹操之间相对良好的时期。曹操十分器重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操也在后来发出了感慨云:“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些都是史书所载,并非是小说家戏言。那么,曹操真的放心授予刘备实权、重权吗?答案如何,就要从刘备的官职头衔说起。

首先是左将军,如笔者前文所述,左将军是汉代“前、后、左、右将军”之一,位比三公。这一官职在西汉就已经出现,掌握军权,一般是由皇帝最信任的外戚担任。西汉元帝时期,后宫冯夫人之父冯奉世(字子明)凭借军功出任左将军,诏曰:

“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首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侯,良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孝元皇后王氏兄弟王商凭借外戚拥立之功出任左将军,《汉书》记载:“王商为外戚重臣辅政,拥佑太子,颇有力焉。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由此可见,西汉时期的左将军有指挥作战的权限,并且可以参与中央朝政。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3

冯奉世像

到了东汉时期,左将军一直也掌有兵权。董卓入京之后,为了进一步稳固权力,将弟弟董旻册封为左将军。《后汉书》云:

“以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皆典兵事。”

除此之外,东汉最著名的左将军就是灵帝时期的名将皇甫嵩。皇甫嵩是灵帝时期的名将,平定黄巾军之乱的功臣,同时也是曹操、刘备等人当年的顶头上司。灵帝中平五年,

“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4

平定黄巾的功臣——皇甫嵩

由此可知,东汉时期的左将军不仅要直接参与作战还有督军的职责。因而刘备作为左将军是有实权在手的,可以掌控部分军队。但曹操是政坛高手,他这样安排还另有深意。皇甫嵩是刘备等人的前辈,在汉代能够担任前辈名将的职务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比如伏波将军马援就以西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自比,认为自己“功薄赏厚”,不及路博德开置七郡的功劳,由是发出了“马革裹尸还”的豪言壮语。任命刘备为左将军,从情感上也是希望他能够向皇甫嵩看齐,平定四方。但曹操在刘备之前还将左将军一职封给过吕布,这也是在提醒刘备不要步吕布的后尘。所以,简而言之,刘备出任左将军,的确可以行使这一官职的权责,并非是传统意义上讲的虚职。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5

刘备受封后也有实权

其次是豫州牧,曹操虽然赋予了刘备左将军的官职,可内心中也时刻提防着刘备。只要没有地盘,左将军就是曹操手中可以操纵的将领,永远无法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豫州牧是当时豫州境内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毫无疑问的封疆大吏,职权远超于刘备之前的豫州刺史一职。如果刘备能够出任,那便能够随时以左将军的名号召集部队,以豫州牧的身份指挥作战。同时豫州可以保证后方军械粮草的供应,不需要再由中央按照左将军出征的标准负责筹措军备。但是,曹操表奏的是“领豫州牧”,也就是在许都之中遥领职位,享受相应的级别待遇却不能到任。这就使得“豫州牧”真的变成了显示身份的光荣称号,没有实际的地方行政权力。而且,曹操也不担心刘备会悄悄潜逃至豫州就职。因为当时的豫州并不受曹操的直接控制,是属于豫州刺史郭贡的势力范围。郭贡其人,历史上着墨不多,只知道他与曹操的关系十分紧张,在曹操讨伐徐州时会同张邈攻打曹操的腹地,没有得逞后引兵而还。据《三国志》记载: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 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所以,曹操将该地册封给刘备第一无后顾之忧,第二也是以此为饵,日后刘备如果真心归顺,就会为曹操身先士卒夺回豫州。只可惜,曹操的阴谋最终也没有得逞。这也解释了为何刘备借口讨伐袁术逃离许都后,没有去他担任牧守的豫州,而是“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豫州由郭贡占领,而且刘备也没有实际的影响力,倒不如前去自己深耕熟耘的徐州,更容易进一步发展。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6

徐州是刘备真正的龙兴之地

第三,是宜城亭侯的爵位。汉代后期由于侯爵分封过多,于是改变了汉初列侯的分封细则。在原本享有一县的列侯之外,增加了亭侯,乡侯的等级。宜城位于荆州南郡,物产丰饶,从东汉之初就作为侯国存在,东汉中期成为了宦官孙程的侯国。在东汉末年,宜城是刘表的属地,曹操分封此处给刘备也应当是与豫州牧的用意相类似,虽然有俸禄却没有地盘可供刘备使用。由此可见,曹操对于领土的赏赐非常慎重,无论是豫州牧还是宜城亭侯都是与土地相关的身份职位,均没有让刘备获得实际的土地操控权。在军阀混战的时代,地盘意识空前高涨,土地可以带来人口、兵源、财富、武器、粮秣等一系列战略物资。因此曹操必须要亲自牢牢掌握,不肯轻易与人。

曹操为何要授予刘备这样的地位?

首先,刘备拥有较高的军事才能和在军队中的资历威望。《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塑造成仁义荏弱的君王。但在历史上刘备的军事能力是非常突出的,既可为将冲锋陷阵,也可为帅统筹全局。在刘备年轻时期,平黄巾、诛盗贼、拒袁绍。救徐州都立下了赫赫军功。他也由布衣百姓成为了平原相,这一职位按照汉代的官僚体系已经算高级地方官员。在管理徐州后,刘备也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位统帅的才能,

“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阴。

吕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

这几次战役都可看出刘备的军事才能。也是有鉴于此,曹操才会尽力延揽刘备进入汉朝中央任职。当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间袁绍、袁术,刘表、刘璋都雄踞一方。所以曹操才会大量的延揽军事人才,不拘一格超拔简任。像北海孔融也曾经是割据一方的风云人物,位居北海相兼任青州刺史。后来被袁谭打败后,归顺了曹操拥立的许都朝廷,担任少府、太中大夫。孔融的经历和刘备有相似之处,都是落难了的乱世豪杰,曹操均不计前嫌收入麾下。可以说,曹操是在用收复孔融的手段来对待刘备,希望刘备可以为己所用,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7

孔融也曾经是一方诸侯

其次,曹操要向天下展示自己礼贤下士,选贤用能的开明形象。曹操在《短歌行》中明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东汉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党争激烈,奸邪当道,人才外流,才致使地方坐大。曹操有鉴于此,在其上位之初就非常重视塑造自己礼贤下士的光辉形象。正所谓“千金市骨”,善待一位人才就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投靠。曹操帐下的程昱早年间就曾经是兖州刺史刘岱的谋士,曹操接任兖州刺史后,一律量才录用心无芥蒂,程昱也成为曹操帐下最为倚重的谋臣之一。正是这种形象才使得后来的曹操可以招募大量的文臣武将供其驱使。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8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后,曹操要以刘备为例向南方的刘璋、刘表等汉朝宗亲昭示人心向背。曹操的兖州刺史之位来自于汉朝宗室刘岱,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中有宗室背景的多达三分之一。不仅是益州刘焉,荆州刘表,还有幽州牧刘虞、扬州刺史刘繇。更为重要的是,东汉天子虽然衰微,沦为了权臣的傀儡,但是皇统却一直没有断绝。以至于袁绍、韩馥等人公然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刘虞坚决不敢接受。这说明汉朝的影响力在当时依旧存在,所以曹操奉迎天子才可以获得大部分社会力量的支持。让他由一个地方小军阀一跃而成为了汉室重臣,封侯拜相,黄河以北望风披靡。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作为汉朝宗室可以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向天下证明人心走向。如果曹操和刘备合作愉快,那么曹操的势力必然大增,刘表、刘璋无论是战是降,曹操都可以站在社会舆论的制高点。曹操更加可以在天下大势中长袖善舞,游刃有余。所以,曹操才会对刘备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向天下宣示着自己的仁厚与圣明。

刘备政治身份的改变对于后世的影响

刘备在曹操的举荐下顺利进入了汉朝中央,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为重要的权力。在接受了天子的衣带诏之后,刘备得以顺利地擎起了一面皇旗,讨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并且,他还利用这一官职带来的声望,在民间吸收了大量的支持与资源。《三国演义》中,刘备自报家门为“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并非是有意炫耀、海口夸官。而是因为在当时身份和威望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普通社会贤达很多都是冲着刘备的身份前来投效。只不过是因为诸葛孔明是人中龙凤,性情孤傲,才显示出了对于刘备身份的漠视。这一串头衔一直跟随着刘备,直到刘备在益州称王时还一直沿用,可见刘备心中的大志。刘备在《三国志》中的称王诏书记载:

“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9

刘备进位汉中王

此时的刘备的官衔之中,只多了司隶校尉和荆、益二州州牧。众所周知,荆州和益州是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新近获得。而司隶校尉一职是刘备入川之后由刘璋推荐所得,即《三国志》中所载:

“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

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的名号一直伴随着刘备逐鹿天下,不仅是身份与荣誉的象征,更是刘备心存汉室、恪守臣节,尊奉汉朝天子的标志。在这样的初心影响下,刘备才可以一步一步成为汉中王,定鼎西川。

东汉末年政坛排名前十(东汉末年大臣排名)插图10

刘备登基

综上所述,曹操为了笼络刘备,加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既有实权又有尊荣,还有曹操暗中观察、制约刘备的居心。刘备凭借此举,一跃为汉朝中央的高级官员,位比三公。在他逃离许都后,也是凭借着这一身份打起了尊王讨贼的皇旗,聚敛起了大量的民间支持。也是在这一身份的感召下,众多心系汉室的天下贤达前往投效,刘备得以顺利扩张地盘,步步高升。最终,刘备也是在“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的基础上,登上了汉中王的宝座,正式拉开了建立蜀汉政权的大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