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大法小廉(禮義廉恥)

2023-12-19 15:48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大法小廉 “大法小廉”中的“法”指执法守法。“廉”为廉洁奉公。这一成语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也作“小廉大法”。 典故...

大法小廉(禮義廉恥)插图

大法小廉

“大法小廉”中的“法”指执法守法。“廉”为廉洁奉公。这一成语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也作“小廉大法”。

典故出自西汉时的经学家、礼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礼运》:“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以圣王修行义的总纲、礼的顺序,以此治理人情。所以人情,就是圣王的田地,修订礼制来耕它,陈列义理来种它,讲授学问来耘它,依据仁爱来凝聚它,传播音乐来安定它。所以,礼是义的果实。和义协调配合,那么先王虽然没有礼制,也可以凭借义产生出来。“义”是办事的分寸,仁爱的节制。将礼和义协调起来,且讲究仁爱,这样做的人就会强大。仁爱是义理的根本、安定顺从的主体。这样做的人就会受人尊重。所以治理国家不用礼,如同耕田没有耜(sì,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锹);实行礼不依据义,如同耕了土地不播种;实行义而不进行讲学,如同播种以后不耘草;讲学而不同仁配合,如同耘草以后不收获;配合了仁而不用音乐安定人心,如同收获以后不食用;用音乐安定人心而不达到顺从和谐的境界,如同食用了以后没有长强壮。四肢健全,肌肤丰满,这是人的强壮。父子情深,兄弟和睦,夫妇和谐,这是家庭的强壮。大臣守法,小臣廉洁,官职上下有序,君臣互相匡正,这是国家的强壮;天子以德为车,以音乐为驾驭,诸侯以礼来往,大夫以法相互配合,士人以诚信相互考察交往,百姓以和睦相互守业生活,这是天下的强壮。这是安定和谐的大顺境界。

大顺,是人们用以养生、送死、侍奉鬼神的法典伦常。所以事情繁多而不郁结,各种事情同时办理而不相互缠绕交错,事情细微却不遗漏,深奥却能通晓,茂密却有间隙,密切联系却不相纠缠,一起运行却不相为害。这是和谐顺畅的极点。所以明白了顺的含义,才能守住高位而不至于危亡。

由于《礼记·礼运》中的“大臣法,小臣廉”,后来就有了“大法小廉”这一成语。

历史上大法小廉的例子,清雍正朝时可谓其一。有史学家评论雍正“振数百年之颓风”,“澄清吏治,裁割陋规,整饬官方,严惩贪墨,实为千载一时,彼时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风俗,贪冒之徒,莫不望风革面”。

雍正反腐真抓实干,敢于“杀鸡给猴看”。登位不久,就杀了“上下连手,内外勾结”,致使山西库银亏空四百多万两的山西巡抚诺敏,杀了收受贿赂、泄露考题的恩科主考官张廷璐等一批大贪官。而且让官员们都去“观刑”。他认为:杀贪官不能只叫老百姓看,更要叫当官的看,这比让他们读一百部《论语》《孟子》都要管用得多!而且,雍正注意官员廉洁的制度保证,在实行“养廉银”、清理“陋规”的同时,成立了会考府,对财政进行审计,审计出的问题,一律严肃查处,亏空了的,不管在任的、离任的,一律退赔。制度保证了官员的廉洁勤俭,因此正史上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例句:“凡是国家利弊所在,彼此痛痒相关,大臣有个闻见,便训诫属官;末吏有个知识,便规谏上宪,一堂和气,大法小廉。”

来源:商丘古城旅游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