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娱乐 >

霸榜热搜半个月,内娱新晋顶流被点名,全网都盼他凉凉

2023-02-13 07:49作者:147小编娱乐 0人已围观

摘要“感觉全国一半的人都来云南旅游了。”半夜12点的酒店,人山人海排队等房间。没有空调,20多度的气温,...

“感觉全国一半的人都来云南旅游了。”

玉龙雪山被挤爆。

△ 图源:@云南信息报

半夜12点的酒店,人山人海排队等房间。

△ 图源:@春城晚报

为什么云南这么热闹?

因为凉啊。

△ 图源:@云南日报

没有空调,20多度的气温,这是天堂吗?

能享受到这份清凉的,毕竟还是少数。

更多的人,要么在空调房里续命。

要么,在卖命。

01

倒下的人

热。

是今年夏天最大的议论点。

过去还有“四大火炉”一说,今年已经分不清哪里才是火炉了。

6月的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来的历史新高。

6月18日,河南出现异常高温天气。

水泥路面,晒爆了。

电风扇片,热弯了。

6月16日,河南某些地方的气温甚至超过了火焰山所在地吐鲁番,高达41度。

△ 图源:@云南交通广播

七月,四川盆地部分地区气温打破记录。

热得超出了正常的承受范围。

浙江,运载活猪的货车无法降温,情急之下司机打了119,请消防员喷水降温,才救了猪猪性命。

这样的天气,没人愿意出门。

但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是能躲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

酷热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难受,也是危险。

一个名词频繁上了热搜:热射病。

热死人,是真的。

7月5日,西安建筑工人王建禄倒在了收工回家的路上。

虽然事发地离医院近在咫尺,但他还是因情况过于严重,抢救无效去世。

△ 图源:南方都市报

据报道,王建禄送医时体温达到了43度,诊断为热射病导致的多脏器衰竭。

那一天,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连续工作了9小时。

浙江,一名车间工人工作时因体温过高休克昏倒,经过31小时抢救无效后死亡。

成都,一名外卖小哥连续工作10小时后晕倒在路边。

经过几天的抢救,他仍躺在重症监护室里。

江西,一名从事户外核酸采样的护士,在38度高温下中暑昏迷。

送医后,她浑身抽搐,双手蜷缩无法打开。

抢救半个小时,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 图源:南昌发布

热射病到底是什么病,这么危险?

我们以前都知道天气热会中暑。

而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

由于人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身体调节功能失效,体温迅速升高,达到40度。

热射病的病死率高可达80%

△ 图源:央视网

其实早在几年前,医疗纪录片《生命缘》曾完整记录过对一位热射病患者的抢救与死亡。

那是一位在后厨帮忙的年轻人,因为晕倒被送往医院,诊断为热射病。

送医时,他的心率达到200次每分钟,体温42度。

情况急转直下,先是缺氧,呼吸困难。

然后高温破坏了凝血功能与肠胃粘膜,患者的口鼻涌出大量鲜血。

接着是心律失常,各个器官衰竭崩溃。

七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挽救这位患者的生命。

即使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也可能造成一些严重的后遗症。

比如永久性脑损伤,脏器病变。

还有一个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脑功能障碍出院了

△ 图源:江苏新闻

打个比方。

热射病因为人体温度过高,会导致器官像被热水煮过一样,这是个不可逆的伤害过程。

人当然都是趋利避害的。

太热了,不去。

这么危险,不干了。

但“热死人”的悲剧,真的就那么容易避免吗?

不是他们不知道热。

是他们没有选择。

02

体感90度,作业中

在语文课本里,我们都学过白居易的《观刈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在活路面前,热也就顾不上了。

在当今的社会,有了现代的科技,劳动者就可以避免那样的酷热了吗?

不一定。

可能,还更热了。

Sir在广州,35度的天气,体感温度42,户外1分钟就可以汗流浃背。

在一个施工工地,记者拿着温度枪往刚铺好的沥青路面上方一放。

126度。

△ 图源:荔枝新闻

地下是一百多度的沥青在蒸腾热量,头顶是毒辣辣的太阳,施工的工人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

没办法,铺沥青只能选在晴天。

脚踩堪比烧烤架的路面,一会儿脚底就会被烫起泡来。

△ 图源:人民日报

这样“炼狱”般的环境,每天也只能赚个200块。

△ 抖音上的一则招工启事

工地。

烈日之下,工人背上的皮肤已被晒得伤痕累累。

△ 图源:抖音@风暴眼

车间。

B站up主@工厂钟美丽 的视频里,因为夏季车间实在太过闷热,自己的老公已经是一身严重的皮肤病。

机场停机坪。

因为空旷无遮挡,加上水泥路面和飞机散热,夏天温度能达到六十多度,热浪滚滚。

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地勤机务人员,装卸工和清洁工,还得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有多热,多容易中暑可想而知。

△ 图源:抖音@民航圈

微博上一位博主@白衣山猫 发图称。

浙江某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中暑捡回一条命,因为他在防护服里从中午十一点工作到下午五点。

有朋友说防护服不透气,少穿。

他只能无奈地回答:“工作需要,不得不穿。”

△ 图源:@白衣山猫

别人可以避暑。

但对于在特殊的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他们躲得掉吗?

光喊热没有用,躲也没有用。

别再把热,仅仅当一种感觉。

03

“致敬”

有些奇怪。

长期以来,这些劳动者们出现在新闻媒体中时,都不免滑入到一种不痛不痒的境地。

当展示完他们艰苦的工作条件,说的却是一些“春风”般的话语:

核酸采样护士中暑,防护服被汗水灌满,致敬,最美逆行者;

38度天气下建筑工人挥汗如雨,致敬,基建狂魔。

然后一排大拇指

又或者,被家长当成教育孩子的事例:

看,你不好好学习,就要像××一样。

好像,这是他们应该的下场,他们是“人上人”的反面典型。

不管轻飘飘的赞美也好,蔑视也好,潜台词都是:

反正不是我。

这个时候,还要到热浪下工作的人,是最无可奈何的一群人。

为了什么呢?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西安因热射病去世的工人王建禄。

今年56岁,是陕西宁强县的一名农民。

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王建禄在这个酷热的夏天从家中来到西安,想要给儿子上学攒一些钱用。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2015年时,王建禄的儿子曾经考上过大学,但为了挣钱贴补家用,他中途退学打工。

在父亲的期盼下,他去年又重返学校读书,这次高考他考了镇上第一,即将重返校园。

谁知,却等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去世这天,王建禄的工钱是260块。

而当王建禄去世后,因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赔偿困难,也联系不上工地负责人。

甚至,在王建禄去世之前,还有去年的6万元的工资被拖欠。

因为王建禄的死登上热搜,这笔钱才终于交给他的家人。

这个故事里,可以发出的疑问可太多了。

夺走他生命的是2022年夏天的高温。

但把他送到烈日下面的,是太多年经历的无路可走。

Sir想起贾樟柯的《世界》里,从农村来到北京工地上打工的小伙“二姑娘”。

有一幕,是他和小桃一起站在工地上,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

他问,你说这飞机上坐的都是些啥人?

小桃笑着摇摇头。

谁知道呢

反正我认识的人都没坐过飞机

后来,为了多挣一点夜班费,二姑娘被断掉绳索的绞车砸死了。

死前躺在医院里,他没想过去向谁讨公道,而是用尽最后的力气,在烟盒上写下了他欠下的共168元。

那也是他在电影里第一次出现自己的大名:陈志华。

贾樟柯镜头下的农民工,通常沉默、麻木。

像一个磨损了的零件。

不是他们没有鲜活的人性,而是被沉重的劳作,埋藏得太深了。

劳动的光荣,像一层镀金。

而劳动者身上,更多的是黑色的铁锈。

我特别痛恨将劳动浪漫化的文学,因为劳动真的太苦了。我从初中开始,每年夏天都要帮同学或亲戚割麦子。到了田头,发给你一把镰刀,说你负责一片,然后那个绝望啊,等下午麦子割完了,直起腰的时候,腰都快断了。

别赞美了。

赞美到底是给谁看的?

如果是想振奋空调房里的人,那么是廉价的自我感动,连共情都不是。

如果是给那些烈日下的人,这是一种残忍。

在一个人吃不饱饭,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的时候,赞美是一种绑架和利用。

如果当越来越多人都意识到,赞美是无用的。

那么赞美又是为了什么?

2012年《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出台,规定: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同时,还包括给工人进行防暑教育等。

规定是有,但怎么才能保证企业单位对这些权益的落实?

怎么才能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让他们不要暴露在有害的环境里?

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如何去面对,解决?

太多太多真正应该严肃面对的重点,转眼就淹没在一片响亮沸腾的赞美里了。

同样的。

疫情以来,很多一线工作人员吃了数不尽的苦。

你总是看到各种医护人员受苦的视频照片,比如半夜累得躺倒在地,比如太阳底下汗水灌出防护服。

当这些艰苦总是被当做正面宣传的时候,结果会是怎样的?

最诡异的时刻,是一群人让孩子站在采样人员面前跳《听我说,谢谢你》。

但人家工作人员不过是想早点下班回去吃饭而已。

当时,那位南昌热射病女护士抢救的视频被发出来,她在病床上痛苦地抽搐,下面热评第一:

辛苦了医护人员,三个大拇指,五千个点赞。

不荒唐吗?

难道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有必要吗?

最近,南昌市终于对于政策进行了调整。

室外采样人员不再穿厚厚的防护服,改穿一次性隔离衣,并改善他们的采样环境。

张文宏团队也提出,在当前的高热环境下,户外普通人群采样无需穿上白色防护服。

第一步改变,只是,代价大了些。

最后,说回热射病。

有人说,热射病是“穷病”。

是,也不是。

它并非与空调房里的我们无关。

只是首当其冲的,是户外的劳动者,是最底层的工作人员。

在医学解释中,热射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散热的余地,身体已经不知道该去怎么修复受损的地方。

所以,它其实是一种密不透风的热浪裹挟。

它看不见,听不见一个人身体的异样,器官的病变,细胞的尖叫,越裹越紧。

温度为什么一直升高?

那通风口在哪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