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娱乐 >

热搜第一!日销1000杯,竹筒奶茶为啥这么火?

2023-04-11 07:56作者:147小编娱乐 0人已围观

摘要竹筒奶茶火了!——近日,竹筒奶茶一跃成为奶茶界新晋网红。翠绿的竹筒,雪白绵密的奶油雪顶,配以花果冻干,再在竹筒杯身贴...

竹筒奶茶火了!——近日,竹筒奶茶一跃成为奶茶界新晋网红。

翠绿的竹筒,雪白绵密的奶油雪顶,配以花果冻干,再在竹筒杯身贴上充满“文艺范儿”的城市标签……

最近,“竹筒奶茶”成了奶茶界的新网红,在全国多地爆红,成为不少人旅游打卡的标配。4月10日,话题#苏州新晋网红竹筒奶茶#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小小竹筒,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品竹筒还是品奶茶?

以竹为杯,奶茶中藏着清雅竹香。竹筒奶茶的爆火,从苏州开始。

如今,在苏州山塘街、平江路等景区,有的奶茶店平常一天能卖600—700杯,节假日能卖到1000多杯。

苏州山塘街一家竹子主题的奶茶店店员表示,在节假日期间,竹筒奶茶的生意非常好,竹筒外形的包装与古色古香的山塘街很契合,很多游客都会买上一杯竹筒奶茶,在山塘河边拍照打卡。

不只是苏州,小小竹筒已攻占了各大城市的景点和游客区。

在北京南锣鼓巷,700米的街上目前散布着超12家竹筒奶茶店,每家店门口都码着3排以上的竹筒墙;广东潮州、汕头等地出现了竹筒奶茶的姐妹版本“竹篓奶茶”,有的还装上LED灯泡方便人们在夜晚与背后的景点合影;竹筒奶茶甚至成为城市旅游的打卡文案模板,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总要为了这杯竹筒奶茶来趟某地吧!”,城市名可以直接替换为苏州、杭州、宁波、厦门等。

竹筒奶茶的爆火,也带火了“竹筒+”消费。

有的咖啡店推出“竹子拿铁”,浓郁的咖啡香气中飘散出若隐若现的竹子香气。

部分冷饮店推出“竹筒冰淇淋”,将各种口味的冰淇淋放入竹筒,搭配桂花冻、芋圆等,竹香伴随花香,一口满足,一口幸福……

来源:小红书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有关“竹筒奶茶”“竹筒咖啡”等内容的笔记,数量均已过万,浏览量更是破千万。

消费者为地域场景买单

“手捧一杯竹筒茶,在蓝天白云下记录江南园林的美好,既好看又出圈!”

据悉,一杯竹筒奶茶的价格在30元上下,在奶茶赛道中价格属于中高端区间,但这并不妨碍商家和消费者对其的青睐。

来源:央视财经

有消费者表示,虽然竹筒奶茶在价格上略有点贵,但是可以喝到原滋原味,并且竹筒洗干净后还可以有多种用途——笔筒、花瓶……摆在家中也颇有“氛围感”。

也有消费者表示,竹筒奶茶的价值不在于好喝。拿到竹筒奶茶后的第一步,不是猛吸一口或者舀一勺奶油,而是摸出手机,打开摄像头,拍张美照。店面门口的大树、再走几步的西湖,此时此刻,都是这一杯竹筒奶茶的背景。

苏州山塘街的一家竹筒茶饮店店长表示,竹筒奶茶之所以会备受消费者青睐,不仅是因为口味,更在于竹筒容器所代表的江南文化场景,吸引消费者为苏州的地域场景买单。

竹筒作为传统文化的常见意象,自带古风情调,吸引了当下热爱“国潮文化”的年轻人们前来购买。

此外,竹筒奶茶一般仅存在于景区,创意、好看的包装和杯身的城市标签,给予消费者满满的旅行仪式感,符合旅客对城市旅行场景的需求,切中了消费者的打卡心理。

竹筒奶茶的热劲儿,还能持续多久?

其实,“竹筒奶茶”还有更久远的历史渊源。

苏州一位茶生活美术馆的经营者表示,200多年前,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用竹筒压制绿茶。将茶叶放入竹筒,打好孔后,放在炭火上进行烘烤。

这样制成的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子清香,又清凉又解渴。

不过,现在的竹筒奶茶大多只将竹筒作为容器,以竹香茶底作为基调,加上时下流行的奶茶辅料,满足消费者的味蕾。

没有经过烘烤和发酵的过程,竹筒自身的香气是无法融入奶茶之中的。

来源:央视网

竹筒奶茶的消费者一般也以单次消费为主,购买奶茶主要是为了拍照,基本不会当回头客,这说明竹筒奶茶的内容物——奶茶的品质并不足以吸引消费者。进行产品口味创新,才能让更多消费者选择回购。

此外,社交平台上已出现了不少对竹筒奶茶的负面评价。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喝完后见到有人在垃圾桶内回收竹筒,怀疑有商家进行二次使用。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4月9日,在浙江杭州某景区,也有网友发现景区内的奶茶店用霉变竹筒,简单清洗后回收装奶茶卖给顾客,清洗环境很脏。

而如今市面上流行的竹筒奶茶,除了苏州的茶色烟雨竹筒奶茶之外,其他多是模仿而为,如“茶竹烟语”“茶颜烟雨”等,品牌混杂。消费者只认竹筒,可口感、消费体验却各异。

【完】

版权声明:人民名品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并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能及时获取版权人的联系方式和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理解与合作!

联系邮箱:horizon_peace@sina.com

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名品引自苏州新闻网、央视网、央视财经、大众日报、小红书、界面新闻、上游新闻、PEXELS

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

编审:郭梁、赵慧

编辑:李杨诗宇、谢涵涛

责任编辑:唐晓彤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人民名品公众号

微信号 : rmrbmp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