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时事聚焦】大疫三年,记录真实的我们!当你阳了吗变成问候语?!为什么感染之后要发朋友圈?!中国开放后,某些国家却立刻翻脸

2022-12-31 16:08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大疫三年大疫不过三年三年疫情回顾:2019年12月8日,武汉市出现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2019年12月31日,武...

  大疫三年

  大疫不过三年

  三年疫情回顾:

  2019年12月8日,武汉市出现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通报,已发现27例病例;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确认「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有人传人现象」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宣布封城,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2020年2月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病逝;

  2020年3月6日,「通行行程卡」服务上线;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

  2020年4月11日,各省份进入疫情常态化管理阶段;

  2020年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2021年2月22日,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清零(不包括港澳台);

  2021年7月13日,南京首次德尔塔毒株确诊病例发病;

  2021年12月9日,天津发现首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2021年12月28日,我国完成疫苗全过程接种达人数超过12亿;

  2022年4月5日,深圳第一个进入核酸常态化检测,各省份陆续加入常态化核酸队伍;

  2022年12月5日,多地官宣: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应检愿检」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十条”;

  2023年1月8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新冠肺炎在名义上正式“收官”

  突然之间,一切都来了。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这意味着,影响了全民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而跨境自由流动终于再次落地,一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这个时间点,最终被控制在2022年,似乎再次印证了“大疫不过三”的传说。

  三年的疫情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可能最大的原因是日常生活被干预了,不管工作,生活还是学习,自己做不了自己生活的主人!

  老百姓不怕新冠,却担心过度防疫,包括隔离和方舱。

  然而,谁也没想到,2022年最后一个月,整个政策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大调整。

  然而,虽然新冠肺炎在名义上正式“收官”,但不意味着新冠感染到了终结之时。

  “乙类乙管”,意味着什么?

  时隔1084天,新冠终于回归“乙类乙管”。

  回到三年前,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这是新冠“乙类甲管”的由来,也是静默管理、集中隔离、健康码、场所码等做法的主要依据所在。

  新冠乙类乙管之后所有的防控措施都将丧失法律依据,强制隔离、封控、静默、核酸检测都将进入历史,也不会再有停工、停课事情的发生。自此一个时代将离开,我们将彻底回到原先的生活中。

  此后,新闻中将不断减少新冠的报道,直至完全消失。当然病毒并不会离我们远去,而是与我们共存。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有些人再也回不到从前,有些人再也见不到现在,有些人再也没有未来。疫情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

  开弓没有回头箭

  目前,北京、石家庄、成都、武汉、广州等地陆续渡过了第一轮高峰,而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正在直面新冠大流行的冲击,这从各地的地铁客流量走势可见一斑。

  由于全民核酸也不复存在,依靠自觉的抗原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不得而知。

  不过,从疫情搜索指数及各大研究机构的数据模型来看,部分城市已经达峰,而大多数地区将在2023年1月上旬达到感染高峰,2023年3月上旬转入低水平流行。

  面对经济、财政以及疫情本身的演化,一旦选择解封,就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世界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而从国际放开经验来看,解封之后,大多数国家都会经历一波浩大的疫情高峰,以及几个小的波峰。

  同样,放开之后不会立即迎来经济、消费和人口流动的大反弹,整个社会反而会因为集中感染而一度陷入暂时“停摆”,无论生产还是生活,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大疫三年,疫后恢复同样需要时间,而全民心理修复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

  这三年,终将被记入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未来,只能向前看!

  “你阳了吗?”

  不知何时,大家的问候语成了这!

  随着身边朋友越来越多感染之后,朋友圈也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状态。那么,为什么感染之后要发朋友圈?

  看到澎湃新闻发的一文,里面提到:

  多次参与疫情心理援助工作的心理工作者王滋告诉澎湃新闻,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颁布以来,咨询来访的医护人员数量有小幅上升;普通人在面对政策变化时,会有一个慢慢适应的缓冲期;有许多感染者会发朋友圈,这可以被视作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也可以看到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有所改观。

  王滋指出,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有所改观。“现在都光明正大发朋友圈,说明人们对病毒已经不那么害怕了。”

  以下是一些网友的感想,在此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大家文底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哦~

  ▍小红书@一颗冰花果

  随着朋友圈阳性消息频出,感到鞭长莫及,五味杂陈。好在看到越来越多“病友”在朋友圈交流,求医问药、诉苦吐槽。希望这些票圈能积极的推动他们的社会联结。

  我想到这与经典的网络增强自我披露理论有关。这个理论指出,自我披露(如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