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报告释放“提振信心”积极信号

2023-01-22 18:49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原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原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首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强信心、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保健康、防风险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解读:昨天殷勇代市长所做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其中谈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一要求和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高度吻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都结合北京工作实际,为北京2023年的经济发展释放了大量积极信号。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六方面梳理了报告提振信心的整体部署。

一是指标优。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指标,报告给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的目标,这一指标的设置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同时,也给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留出了休养生息的空间。报告将今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定在4%左右,略低于GDP增速,这一安排也有利于企业发展、涵养税源,体现出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重要思路。城镇调查失业率则控制在5%以内,结合北京市拥有超大容量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这一数字表明北京将继续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今年,对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只增不减,从而尽可能将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报告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定在3%左右,基本延续了前两年的总体平稳态势。可以看到,一系列指标的科学设置,既贯彻了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又统筹了发展和安全,更对提振市场发展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项目实。纵览报告,明显呈现出“项目制”和“清单化”思路。报告十二项重点工作中很多都是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形式呈现出来的。以“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为例,报告强调要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部署了九个重要项目:实现三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确保行政办公区二期竣工;启动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搬迁;高水平建设运营环球主题公园;做精做优运河商务区;加快建设张家湾、台湖、宋庄等特色小镇;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平台;大力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平谷线、厂通路、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等。

又如,在“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计划报告》显示,五个领域的项目紧锣密鼓: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完成崇文门、朝青等重点商圈品质提升,启动西单商场、五棵松万达广场等重点商场改造提升,全市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800家左右;支持网络零售、直播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支持重点平台搭建“北京品牌”线上专区;试点建设80个布局合理、业态丰富、智慧便捷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建改建24小时药店100家;深入推动“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建设,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通州马驹桥、大兴京南、顺义空港物流基地升级改造,加快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等重点物流设施建设。

在“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方面,报告瞄准了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信息科技、卫星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等科技“最前沿”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呈现项目与清单,使今年的北京工作具体可见,清楚详实,对提振发展信心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数字细。《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中给出一系列具体数字,将助力新一年的工作进一步细化。例如,北京的城市更新又有了目标,报告指出,2023年核心区要开展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补齐民生短板。全市要启动危旧楼房改造和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5条和90条信号灯绿波带,解决6.1万套房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新增200公顷绿地、新建10处郊野公园……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和现代化城市治理水平的清晰思路。

在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方面,今年要治理违建2000万平方米以上、腾退土地2000公顷以上,压茬推进留白增绿379公顷,促进1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

乡村振兴方面,今年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蔬菜产量达到200万吨,提升60个美丽休闲乡村等等。

上述这些数字,既准确锚定了发展目标,又提振士气,亦清晰展示了北京2023年的工作轨迹,显示了蹄疾步稳,稳中求进的总体工作要求。

四是福祉多。对于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重点着墨,涉及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方方面面。事关老百姓的钱袋子,报告这样明确:2023年,将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

事关老百姓的社会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试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长护险试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9万套;提升普惠性养老服务,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优化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和妇幼健康服务,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事关老百姓看病就医,《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在新冠实施“乙类乙管”后,精准实施分级分类防控,重点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疫保障,全力加强重症防范救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2023年,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将持续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发展的成果与市民共享。

五是质量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处处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如要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抓好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推动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扩大到示范区全域,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措施,推进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空间布局优化,着力提升各分园发展质量,一系列高水准的要求,塑造着首都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在扩大内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始终贯穿其间:如要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首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无论是继续深化商圈改造提升、建设新消费地标载体,还是生活性服务业要提质、传统消费要升级,对应着不断攀升的消费需求,首都消费市场将有更多国际化、品质化、便利化和多样化的高质量供给。

六是服务暖。通读报告,可以明显感受到政府在服务方面的主动性:例如在“全面增强首都人才凝聚力”方面,报告提出要“以务实举措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方面,报告提出“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也就是说,以周到的服务吸引项目,以优质示范项目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此外,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报告显示,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将继续迭代升级,具体来说,要优化企业准入、准营、注销等事项办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证通办”事项和“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完善要素市场建设,增强政策可知晓可操作性,健全“服务包”“服务管家”工作机制,切切实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这些贴心服务,将构成北京新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从经济指标的设置、项目的布局、数字的细化,到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细致而周全的服务,报告中彰显的这六个方面,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也将为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和信心提供坚实保障。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