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书评 | 充满烟火气的大明朝城市生活素描画——读《大明风华:明朝人的城市生活》有感

2023-05-05 20:47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提到明朝,让人想起的可能是今年来非常流行的系列著作《明朝那些事儿》,也可能是乞丐皇帝朱元璋的草根逆袭故事,也有可能是...

  提到明朝,让人想起的可能是今年来非常流行的系列著作《明朝那些事儿》,也可能是乞丐皇帝朱元璋的草根逆袭故事,也有可能是神机军师刘伯温的在民间的传说故事,还有可能是电视剧播放的大历史背景下的风云激荡,也可能有少数熟悉明史的人会想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或者是远去的历史人物张居正、袁崇焕等等……

  明史专家陈宝良多年潜心研究明史,充分掌握的相关历史史料和文献,从“城市生活”的独特视角写就《大明风华:明朝的城市生活》,让我们从日常的生活来体验、体会大明朝的日常生活,书籍以城市空间为场所,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深入,帮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浓厚烟火气的素描画。

  从书籍的内容来看,内容丰富全面。《大明风华:明朝人的城市生活》讲述了城市风景、衣食住行、社交礼仪、市井民俗、庙堂江湖、生活传统等方面的情形。

  在讲述的过程中,既有各类制度演变的介绍,也有丰富史料的灵活运用,还有对鲜活生活场景的详细讲解。让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活的场景,还有当时场景下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等内容,城市生活正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衣食住行方面,作者结合衣服着装的描写,详细介绍了等级制度下的服饰特点,让人在脑补一个生活场景,从材质、大小、颜色和款式等方面就可以在大街上识别一个人的职业、生活状态、经济实力等,没想到这个简单的生活内容却被朱元璋用严苛的制度固定下来,让人不敢越雷池半步,直到明朝中期以后才有所改变。

  从书籍的语言来看,全文用语独到。作者选用规范、生活化的语言,完整地构建严谨而又不失轻松的语言体系,努力营造一种读到有趣故事的时候,不自觉地会心一笑的神情。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没有让人觉得枯燥,反而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清风自在的感觉,这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故事、场景和史料的综合能力。这种语言极具个性化,且具有明显的辨识力。如《市井民俗:幽默人生》《从庙堂到江湖:市井众生相》《衣食住行:丰腆精食与粗茶淡饭》等章节里,作者既详细、生动地描述城市生活的情景,也从现代人的角度进行了评价,如“谣谚是一种公众舆论”“明代曲中女子无论是数量还是识见、社交活动,均超越前代而独具特色”。

  从描述的城市来看,所写的城市具有特色和典型性。作者描写的城市包括南京、北京、杭州、苏州、扬州、广州等城市,不仅是当时的繁华城市,也是现今欣欣向荣的大都市,体现了城市生活的历史传承,以及一些风俗习惯的演变。

  作者在描述某一类事物、事件时候,将不同城市的同一种事物进行横向比较,让读者透过长长的历史长河,看到“十里不同风”的风俗习惯。比如对比城市生活的嗜好和情调时,说苏州人聪慧好古,书画、古董、置物,各种人才层出不穷,而杭州人则好文,南京和北京却好娱乐生活。

  从描述的风俗制度看,各种生活习惯都曾经有严苛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我们透过作者详细的描述,看到一个为国事殚精竭虑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对国民生活的操心可谓事无巨细、周到备至。从房屋大小颜色、服饰布料款式、坐车的规格、日常交往的礼节、不同阶层阶级的群体生活区域等,都一一记录在《太祖实录》里,并且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一方面规范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秩序,体现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市民生活的乐趣和自由。

  《大明风华:明朝人的城市生活》这本书可以说是陈宝良教授的代表作,集学术考据的严谨、史料运用的丰富、时人笔记的叙述等于一体,既不同于生涩的学术著作,也不同于小说故事,而是一幅具有生活气息的素描画,让人身临其境,全面、细致而生动,让人念念不忘。

  图/文 崔海波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