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7月新传大事记:那些值得“铭记”的月度热点时刻

2023-05-26 21:46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本月热点事件合集 ■ 舆情热点篇1、B站视频“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引发共鸣 2、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中枪身亡 3、周杰伦新专辑...

本月热点事件合集

■ 舆情热点篇

1、B站视频“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引发共鸣

2、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中枪身亡

3、周杰伦新专辑先行曲《最伟大的作品》MV发布

4、国家话剧院回应明星考编争议

5、滴滴被罚80.26亿

■ 行业媒体篇

1、抖音、微博等平台显示所属MCN机构

2、抖音与爱奇艺达成版权合作协议

3、CTR发布上半年主流媒体网络传播力报告

■ 学术研究篇

1、“数字交往”公众号创设

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院长公布

3、邵培仁老师在社交媒介发布“传播学研究三部曲”

(一)事件概述

本月,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B站视频广泛传播,目前视频播放量已达数千万,长期占据B站热播榜的首位,并在各类社交媒介中被广泛讨论。

视频中,up主“衣戈猜想”讲述一个关于山村中二舅的人生故事,在细腻与温情的讲述渲染中,二舅充满曲折而坎坷的经历与乐观坚韧的态度,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二)事件解读

于我而言,关于二舅影像的魅力来源于“真实”与“质朴”。

意外残疾、精湛手艺与无疾而终的爱情,每一段经历都爬满着人生的印痕,布满着生活细节;暮气的乡村、平矮的居所与精巧的手工制品,每一处场景与每一个物件,都镌刻进岁月的陪伴,布满着时间味道。

无论是生活细节还是时间味道,都赋予影像真实的质感,真实的二舅与真实的生活给予生活在媒介中的我们,以最为真实的震撼。

质朴的叙述则在于整个影像之中,没有运用过于华丽的叙事技巧与辞藻,而是忠于经历、忠于生活本身,以最为朴素的情绪去平静讲述二舅的故事,没有太多情绪的渲染,将情绪留白,交由观众去自行感受。

真实与质朴的交织,形成影像治愈与宁静的观看体验,平日里焦虑、空虚与迷茫的情绪,在二舅面前,似乎都略显矫情。充满人生曲折的二舅,有太多的理由就此沉沦于懊悔与过去之中。但二舅仍旧选择“向前看”,坚定而又智慧般甩掉了情绪负重与过去阴霾。

真实的生活背后,是认真地生活。二舅用残缺的身躯,在自己的生活中,跳出了动人而又动情的步律,显得格外坚韧而又真诚。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观点流”中的“情感流”传播

戈夫曼的互动仪式理论中认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互动过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关注流、情感流和符号流,其中情感流是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共同关注焦点之后被激发出来的情绪和感情的流动方式。

在自媒体语境中,人人都具有发声的可能空间与权利,各类观点、意见与事实等信息过度冗余,形成“观点流”传播。

而关于二舅的视频影像中,没有太多观点的输出与意见的引导,而仅是以淳朴、自然与真实的经历,让读者自行感受影像传递的情感。

关于二舅的语言、经历、形象与故事,关于他的生命之河,形成一股“情感流”,汇入每个受众的心尖,与每个人偶遇。

②去媒介化叙事

在关于媒介的叙事中,由于注意力的稀缺性,因此常常需要进行“争夺”,以此剧本、人设与矛盾等戏剧性“表演”成为常态。当长期处于此种常态化的表演中时,受众往往沉浸于媒介构筑的拟态之中,而偏离日常生活的轨迹。

在二舅的视频中,影像逻辑以一种去媒介化的叙事,重新回归日常。在二舅的世界中,媒介所构筑的时间刻度仿佛就此消失,人们忘却时间,在二舅坚韧、乐观、独立与自强的人生哲学,体悟他的生活与收获短暂的宁静。

(四)评论语料积累

对一则视频作品发出不同声音,有着可以理解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但将“争论”建立在包容、温和、理性的框架内,实现和而不同的“争鸣”效果,更有意义。因而,对于“二舅”所表现的阴谋论、污名化则可以休矣。——“红星新闻”

(一)事件概述

本月最大政治性突发事件为安倍晋三演讲时遭枪击不治身亡,当地时间7月8日11时30分许,在街头演讲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倒地,后经抢救,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二)事件解读

这一国际政治突发性事件,迅速占据各类社交媒介的讨论热榜。从网友的角度而言,借此事件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言论,形成各类意见混杂的舆论潮。而从新闻媒体角度而言,各类媒体受时效性的驱使,采取快讯、专题性报道、评论等各种形式对这一事件展开报道。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集体性反思

学者Ron Eyerman曾著有《政治暗杀的文化社会学》,在书中以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政治暗杀这一现象进行观察。某一政治暗杀事件发生后,不只是政治性领袖的缺失,还会造成社会性的文化创伤。这种文化创伤主要表现在集体性的失序、文化羞耻与反思,会经由这一事件产生社会性的系列反思,即为什么是我们、怎么会在我们身上发生以及社会产生的问题等。

由某一政治暗杀事件的产生,会造成集体性的震惊、羞耻与反思等社会情绪,进而思考整个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从此视角出发,或许安倍事件发生,会让日本社会进一步思考社会究竟怎么了,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②媒介与风险社会

学者贝克在分析现代社会时,曾将其定义为“风险社会”,具体而言,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同,高科技、个人主义及全球化危机成为风险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各种风险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

而媒介在风险社会中,同样起着某种“助推”的效果,媒介不仅简单复制风险信息,而且还会通过不断修饰变形和自我生成构建新的风险区域,形成“风险镜像”从而进一步加剧公众的信息恐慌。在本次突发性事件中,进一步显示出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性。

(四)语料积累

长期暴露在媒介风险信息轰炸之中,公众难免会产生信息焦虑,从而导致社会安全感的缺失,进而诱发其深度回避与倦怠参与现象。—— 介入与连接:数字时代建设性新闻的操作理念与实践路径

(一)事件概述

本月6日中午12点,周杰伦新专辑先行曲《最伟大的作品》MV上线发布。融合绘画、文学与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先行曲一经发布便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刷屏,再一次在互联网上掀起狂欢。

(二)事件解读

长久以来,周杰伦似乎成为社会最大公约数式的符号存在,喜爱周杰伦似乎成为这个缺乏共识的最大共识。

他好似真的是一位拥有魔力的魔术师,人们一直喜爱着他。透过大众的喜爱,这魔法的关键药剂或将在于时间与音乐行业逻辑的变更。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多发现周杰伦之前歌曲新的闪光处,也会愈加喜爱他的歌曲。同时,过往的记忆会随着时间消逝,混杂于歌曲的旋律之中,成为记忆碎片的承载物,每当听歌时,便像打开了一个怀旧开关,串联起一个个记忆碎片。

另一方面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算法机制与平台流量不断催生出新的“神曲”,改变了人们的收听行为,间接改变着音乐产业的发展逻辑。一面是占据着大众的洗脑神曲,另一面是不同人根据个人喜好收听音乐,小众音乐逐渐更易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体。

因此,当下并不是没有好歌,只是它不再属于集体,而是属于小众。周杰伦的歌曲则更像是神曲与小众音乐来临前,那些属于集体的旋律。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媒介形态与收听行为的重构

媒介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收听行为。在广播与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播什么,我们就听什么,此时的收听行为时集体收听。

而随着短视频、算法与大数据等媒介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人们的收听行为发生重构。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不同喜好,去收听不同的歌曲,人们的收听行为不再是集体性的,而是零碎且小众的。

②音乐作为社交性媒介

音乐不仅可以作为音符式的存在,还可以“模因”作为社交性的媒介,进行传播。

学者道金斯于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传递的单位———模因(meme)。具体而言,可作为个人记忆中的信息单位,可以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某些信息,并且将其粘贴到另一个人的记忆中去。

而音乐的存在,即为模因的生产提供文化资源,歌曲、曲风与话语,周杰伦、中国风与“网抑云”,都作为社交性的媒介,进行传播。

(四)语料积累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浪潮已经赋予了模因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各类社会文化借助不同的互联网模因复制发展,对网络生态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在尊重每一种表达和情绪的同时,需要我们以客观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现象并加以研究分析,寻找正确的引导路径,从而减少这类现象对网络生态文明造成的消极影响。——模因论视角下的“网抑云”音乐社交传播研究

(一)事件概述

本月1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关于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有关情况的说明,声明中显示整个招聘过程符合招聘公告的履行程序。

(二)事件解读

从7月6日发布有关中国国家话剧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拟聘人员公示以来,关于明星考编的事件便持续发酵。

在此次事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仍旧值得我们深思,从粉丝的讨论到网民质疑,从明星顶流到小镇做题家的讨论,早已不是某个明星与粉丝的争议,而是成为触及整体社会的议题。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新闻的公共性与媒介社会责任理论

根据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要求,各级媒体应承担“公共空间”的职能,新闻应具有公共性,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公共讨论。

在本次具有争议性的事件中,新闻更应该发挥其公共性,秉承正面导向功能与社会责任诉求而得以传承,运用责任介入来推行新闻的公共性价值,在公共领域中最大程度形成符合公众诉求的共识。

在此过程中,新闻的公共性依赖于大众对公共性文化价值的情感认同,有机的情感动员和有效的情绪调度是践行新闻公共性的有效途径。

②从小镇做题家到“读书的料”隐喻思考

在本次事件中,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讨论持续不断,的确,任何人都不应也不能否认其他人的努力与奋斗,更不应以近乎傲慢式的语气进行点评。

其实,关于小镇做题家的比喻之前,还有一个与之相类似的隐喻,即“读书的料”,学者程猛便对于这一隐喻展开过深入的研究,探讨过其文化意涵。

作为一个日常的隐喻,被称为“读书的料”的群体往往要经历着风雨飘摇的求学旅程、或被埋没与或取得高学业成就的近乎二元式结局。

它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同时也是社会建构的文化存在物,它既为一群富有天资的农民子弟点开了一扇充满艰辛的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之门,也同时关闭了另一些农家子弟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大门。

(四)语料积累

他们不可避免陷入一种“竞赛游戏”之中,承载着某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对未来的希冀,即便最终群体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社会权力结构所设定,但仍保有学者谢宇所言的“一般的劳动人民有流向更高的社会地位的可能性。”

(一)事件概述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二)事件解读

在此次调查中,滴滴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包括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与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等等。

从此次处罚公布的信息来看,滴滴此次违法行为时间持续长且危害性巨大。滴滴违反了在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同时,在违法收集个人信息上数量巨大,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与个人权益,违法收集信息共达647.09亿条,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个人身份证号与个人身份信息等。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隐私悖论与个人隐私

很多用户在使用APP的时候,很多情况都是处于一种不得不同意的状态当中,不能同意则意味着无法获得相应的服务内容。

在此情形下,用户往往面临着隐私悖论,即便得知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却仍主动披露自己的相关隐私信息。

在滴滴被罚事件中,不止是滴滴面临此种情况,其他各类平台同样存在此类情况。

②互联网平台反垄断

随着数字经济的平台化日趋明显,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利用在资本、技术、海量数据、庞大用户连接与全场景的产品和服务生态上的优势,逐渐建立起在各自领域的垄断地位。

在此语境下,互联网平台反垄断问题在全球范围成为重要议题,我国由于个人数据被滥用、大数据杀熟与过度精准推送等问题层出,不断加强相关反垄断力度,逐渐成为全球互联网反垄断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语料积累

①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

②网络的去中心化结构导致了权力和资源的分散,使得非政府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之间在权威、功能等方面共同分享网络空间的治理权。就国家安全问题而言,体现为外部的网络战争、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内部的网民权利意识变迁、隐私问题、权力分配问题,均成为互联网构建的新媒体语境下不可回避的议题。——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安全问题与治理:范式、议题及趋向

(一)事件概述

7月25日,根据中新经纬的信息显示,微博账号已显示所属的MCN机构,部分微博大V的个人主页已显示其所属的MCN机构名称。

在此前,抖音平台也已显示账号的MCN机构名称,微博成为第二个上线该功能的平台。

(二)事件解读

随着平台化社会的日益“显影”,平台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日渐“彰显”,MCN机构的发展,则是平台化的时代印刻。

根据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MCN机构数量的增长率较为稳定,预计2022年MCN机构数量将超4万家,2025年将超过6万家。而在2015年,MCN的数量未达到200。

从数据中,可明显观察到MCN的“井喷式”发展,抖音与微博等两大平台相继公布MCN机构所属,可从侧面显示出MCN机构的作用,逐渐由隐性辅助变为显性引领。

但与此同时,各主播、网红与MCN的矛盾同样存在,内容发展方向的分歧与利益分配的不均,使得双方矛盾逐渐增多,如李子柒便深陷与MCN的纠纷之中。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MCN机构

MCN即“Multi-Channel Network”,指多频道网络,通常指一种新型网红经济运作模式。具体而言即以PGC的生产方式,实现内容生产,最终实现变现获得发展,如Papitube、微念科技与美ONE等。

②MCN的主要模式

MCN的模式一种为内容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以内容生产为主,并逐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和 IP 化,如“二更”公司的《二更》系列,云南爆笑江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陈翔六点半》。

另外一种为经纪模式。经纪模式下,MCN机构常常签约大批的独家账户,采取“内容生产+KOL传播”的方式实现组合式营销,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帮助独家账号完成好商业化以实现互利共赢,如papitube、贝壳视频。此外还有电商模式与知识付费等模式。

(四)案例积累

5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提出了规范要求,包括不得以打赏排名、刷量控评、虚构事实、造谣攻击等方式进行炒作,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国家广电总局:经纪机构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应援集资等方式诱导粉丝消费》

(一)事件概述

7月19日,抖音集团和爱奇艺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

(二)事件解读

本次抖音与爱奇艺合作的具体内容为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用于短视频创作。

这说明长短视频的发展已渐渐不再执着于纠纷与对抗,而是合作与供应。长视频提供版权,短视频提供流量和庞大的创作者群、用户量,达成共同发展。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中视频

中视频是指区别于抖音、快手短视频和优酷、爱奇艺等长视频而提出的新视频制作和传播模式,其突出特征是1~30分钟灵活时长,相较于短视频,视觉信息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多元与完整。

②短视频内容创作

在此次合作后,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有了更多拥有版权的创作素材,短视频用户既可以享受短视频二创内容,也可能被其中的情节或价值吸引,重新转入长视频进行观看。

此种模式,既是对版权的重视,又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四)案例积累

追溯之前的案例,可以发现这并不是长短视频的第一次合作,今年3月,抖音便与搜狐达成合作,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创相关。6月,快手宣布与乐视展开深度合作。

(一)事件概述

7月12日,CTR发布上半年主流媒体网络传播力报告。

此报告时CTR基于国内外媒体机构传播数据,对主流媒体网络传播效果进行的评估报告。主要内容为对各大主流媒体2022年上半年的传播亮点进行梳理和盘点,以此呈现出主流媒体2022年上半年的网络传播效果。

(二)事件解读

该报告主要分为5大部分,分别为主流媒体网络传播力效果评估、主流媒体自有平台“生态”升级、主流媒体国际传播亮点、主流媒体守正创新与主流媒体精细化运营等部分。

(三)案例积累

每个部分都包含丰富的案例,堪称主流媒体的“案例库”。例如:8家主要央媒网络传播力评估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位列前三;38家省级以上广电机构网络传播力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电和河南广电位列前三。

(四)语料积累

主流媒体传播从“艺术+思想+技术”出发,打造重民情、晓民意、得民心的高质量内容,赋能渠道运营、内容营销、产品经营。

(一)事件概述

7月5日,公众号“数字交往”发布“发刊词”,宣告其创设。根据发刊词中的内容,数字交往公众号定位于“研究之媒介”之学术媒介,其初心是“本着朴素的关怀,找到惊奇的问题,做一点诚恳的学术对话,形成一点有价值的思想认识”。

(二)事件解读

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技术语境下,媒介、传播与社会都被其重构,该“数字交往”公众号便是在此数字重构语境下做出的一次新尝试。该公众号是由杜骏飞老师提议,陈昌凤、邓建国、彭兰与胡泳等多位学者共同发起,通过对话,以跨学科的视角与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讨论与关照“数字社会”。这些老师都是新闻传播专业知名且处于前沿的学者,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数字交往”能够成为一种新型的对话平台与学术交流媒介。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元宇宙

胡泳老师将元宇宙抽象为一套依托于网络集合的全面数字化媒介系统,借由这个系统,一种另类的经济运作形式、社会组织模式、文化生产样式、人类生存方式都得以发生。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这种数字集合是有机的、互联的、稳定的、循环的,且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外显表征之下,一个可供性更高的、包括算力、云、通信、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逐渐变得不可见,但却比任何以往的互联网发展阶段所要求的都更加重要。

②元宇宙的生产的影响维度

从生产维度,思考元宇宙产生影响和作用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人类文化生产和评判标准的新面向、构建一种分布式决策和分布式传播的新格局与自下而上内生式社会结构的新形成等。

(四)语料积累

我们看到元宇宙社会设想中的海量内容,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海量内容被资本滥用的可能; 当我们看到无限创造力被激发、新的传播模式和决策方式被实现,也应当警惕这些传播和决策的创新是否又进一步被权力所收编;当我们看到元宇宙社会的乌托邦想象,也要看到物质世界中依然存在的反乌托邦现状。——“元宇宙社会”:话语之外的内在潜能与变革影响

(一)事件概述

根据清华传媒评论消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行政班子换届宣布会议,周庆安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杭敏、张铮、张莉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二)事件解读

新公布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院长周庆安主要从事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媒体与外交政策分析,政治传播与新闻发布等研究,他还是国内多家媒体的国际时评专栏作者。

提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离不开创建学院的范敬宜老先生与老院长,他曾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是著名新闻工作者,将自己的热情与精力都奉献给新闻事业。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更换

除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院长更换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也发生更换。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新院长为胡正荣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院长为陈刚教授。考取这两所院校的同学可以密切关注着这两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可能今年的考试中,就会出现在试卷上。

②范敬宜与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是中国唯一一个新闻教育类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分设新闻学子奖、新闻教育良师奖和新闻教育良友奖三个奖项。

范敬宜作为当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曾发出“如果有来生,还是当记者”的感叹,还曾提出“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新闻办学方向。

(一)事件概述

7月18日,邵培仁老师在微博上发布“传播学研究三部曲”的介绍,即包括《华夏传播理论》《亚洲传播理论》和《全球传播愿景》等三本书,分属于传播学研究的不同层级,涵盖华夏传播、亚洲传播到全球传播等不同的研究领域。

(二)事件解读

从华夏传播、亚洲传播到全球传播,邵老师构建起关于传播学具有层级性的研究系统。在此对邵老师的三本著作进行简要介绍。

《华夏传播理论》中系统探讨华夏传播理论是否可能、如何可能以及如何建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依循“从观念到概念、从思想到理论”的建构路径,提出一系列华夏传播理论观。

《亚洲传播理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亚洲主张》则关注亚洲意识亚洲声音,探讨诸如亚洲古典传播理念、亚洲传播研究现实问题与发展走向等议题。

《全球传播愿景——新世界主义媒介理论研究》中则以新世界主义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出发点,研究传播现象。

(三)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华夏传播

华夏传播与西方传播系统不同,它的内涵极为丰富,概言之华夏传播理论的特质而以儒道佛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华夏传播理论主要是诞生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聚合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因,拥有复杂又独特的汉文化传播语境,并且随着我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总体而言,华夏传播理论是与西方以实证主义、理性思维为主导的系统性的传播理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体系。

②传播学研究的七大传统

在我国语境的传播研究中,有华夏传播的分支,而在西方的传播学研究中,有关于传播学研究的七大传统。

具体而言指,修辞学传统,将传播视为话语的实践;符号学传统,将传播视为主体间的符号互动;现象学传统,将传播视为他者的经验;控制论传统,将传播视为信息处理的过程;社会心理传统,将传播视为表达、互动和影响的过程;社会文化传统,将传播视为社会秩序的(再)生产过程;批判传统,将传播视为话语反思。

(四)语料积累

①华夏传播理论对受众与传播内容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尤为重视,注重通过传播手段与内容的调整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达到一种共鸣共通、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论都是在内外结合、层层推进等情况下促进受众理想状态的实现。——中西传播理论特质差异论纲

以上就是本月热点回顾的全部内容,我们下个月再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