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 >

评价澶渊之盟有利有弊(澶渊之盟的评价和影响)

2023-07-03 13:57来源:网络本地 0人已围观

摘要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

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一盟约的订下,引起当时乃至后世的纷议。有人认为这是百弊惟有一利,有人认为得利较多,也有人秉着中庸的观点。我认为“澶渊之盟”的订立对于宋是利大于弊的。

事件背景

先来梳理当时的背景,辽兵陆续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虽在杨延朗等率领下,宋军积极抵抗,然辽骑兵进退敏捷,战术灵活,使得宋边防压力愈益增大。

另一方面,从真宗时期的北伐惨败后,宋一直心存畏惧于辽,由主动转为被动。再者,辽步步紧逼,不断南侵于宋。这三方面综合可知,宋对于辽有着军事实力以及曾落败的影响下所积累的畏惧,即畏其积威之势。

评价澶渊之盟有利有弊(澶渊之盟的评价和影响)(图1)

事件过程

再看其过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军深入宋境,破城俘将。而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另有大臣也主张迁都,然相寇准力请上亲征。则其迫为北上,由在历次抗辽中屡立战功的杨嗣与杨延朗为主将。

至定州,辽宋两军相峙。彼时,辽与高丽、女真非盟友,其恐腹背受敌, 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后攻城不下,辽统军为宋将以伏弩射杀,大挫辽军士气,萧太后等闻之,痛哭不已,又因辽战线过长。

补给非常困难,加上孤军挺入宋腹地,若是战败则后果难堪设想,便提出罢兵息战和谈。

而宋真宗不喜穷兵黩武,回信愿与辽和解。相寇准、边防大将杨延朗则力谏,应趁敌我双方的军心与军资差距,扼守要道,对敌围而歼之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惜,真宗与多数大臣惧怕辽,而主和。于是,派遣使者谈判,终达成协议。姑且不论盟约,萧太后一介女子的气魄和手腕是宋真宗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

而《六国论》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则恰好说明了澶渊之盟立下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真宗被大辽长久以来的强势所胁迫,使其在己方形势极为有利的情况下,仍是迫于心理上的惧怕希望与辽谈和。

这一点上,还是令人觉得可惜的。

评价澶渊之盟有利有弊(澶渊之盟的评价和影响)(图2)

盟约内容

两国达成的和约主要内容如下: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分析

檀渊之盟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大概是三十万岁币,宋本可以战胜却与辽谈和,还要给予三十万岁币。便是由这一条出发,有人认为订下澶渊之盟是丧权辱国的。

但是,我认为不能以偏概全,另外三条协议都是有利于宋,或者利于双方的,而且岁币也并非是丧权辱国的条款,要知道,打仗所耗用的可不是区区几十几百万,百姓不仅要生活于战乱的年代。

更要因为巨额战争开支承受过量徭役和缴税,于是谈和对于百姓来说是乐见的。双方互市,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

在北部和平状态下,宋可以专心对应西夏、吐蕃,也能进行内部建设。澶渊之盟后,宋辽大致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

评价澶渊之盟有利有弊(澶渊之盟的评价和影响)(图3)

然而,另一个令人愤慨的原因则是因为盟约的签订,宋未收回燕云十六州使得北部边防无险可守,并使其享受长期和平,放松了军事力量,三朝政府“忘战去兵”,“武备皆废”,武臣被排挤,文臣为重用。

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河北军的日渐腐化,宋廷的“重文轻武”,使得宋在金挥兵逼来时无力抵抗,就像是没了利爪尖牙的狼,柔顺似绵羊,任其蹂躏。

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澶渊之盟本身,而是统治者的溺于安乐,疏忽了军事。

诚然,和平容易使人认为一切都很美好,并且产生了对战争甚至军队操练的反感、厌恶。但我认为,一个有着理智头脑和才干的统治者以及有眼光谋略的为国的人才是不会只放眼于眼前的安逸和平的。

更何况,除了北部的契丹族,还有西夏、吐蕃诸族等需要防范,只因为一个强敌的休战就松懈了边防、军力,并非智者所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不会纸醉金迷,他会致力于国事,选拔人才,吸取历史教训,注重兵力。

由此看来,澶渊之盟并不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一个引子,一个诱惑后代君主卸下防备的引子,真正灭亡了北宋的是目光短浅的统治者和臣子们。

而和平本就是战争的间断期,并且朝代的灭亡也是由多个方面造成的,而灭亡北宋的金是从攻打辽开始的,宋与虎谋皮,没有看到多方制衡的稳定。

确实与金联手覆灭辽国,由其地理形势上,不可不谓是唇亡齿寒,这其中有些自取灭亡的意味。

评价澶渊之盟有利有弊(澶渊之盟的评价和影响)(图4)

结语

综上,澶渊之盟所带来的是经济文化上的益处与百姓生活的和平安定,以及整个国家内部建设和对外交流、扩张的有利支持。而它的瑕疵——三十万的岁币,却为宋创造了远超三十万的经济利益。

其消极影响不外乎是军事上的松懈,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那么,对澶渊之盟本身的评价,我认为是利大于弊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