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娱乐 >

在游戏里和6个美女谈恋爱,救得了宅男吗?

2023-11-17 15:09作者:147小编娱乐 0人已围观

摘要玩家纷纷在各大社区锐评,《包围》就是一款披着游戏皮的男频爽文:男主破产欠了一屁股债,却还有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爱好的灵魂伴...

原标题:在游戏里和6个美女谈恋爱,救得了宅男吗?

我们和《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创作团队聊了聊,什么是更适合中国年轻人体质的爱情。

作者 | 浪未仙

编辑|詹腾宇 林辣

题图 | 受访者提供

国产初创团队的作品已经很久没登顶过Steam中国区第一了。

无论是爱它的人,还是恨它的人,估计都没有料到《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以下简称《包围》)能火成这样:

它以一骑绝尘的态势,在Steam上甩下诸多3A大作冲上热销第一,好评度高达95%,Steam平台评论数超过1.6万,且还在持续不断上涨;在抖音,和《包围》相关的话题热度超过10亿。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因为来自《包围》的热度,11月2日,多个和文化传媒、游戏行业相关的股票一路上涨。

(图/抖音话题页截图)

随着《包围》热度高涨,争议也越来越大。有多少人因“感受到游戏对男性群体的关怀”在虎扑和Steam上打出高分,就有多少人在豆瓣和小红书将这款作品批判得一无是处,指责其剧情的薄弱和对男性的谄媚。

围绕这部作品的讨论声量之大,还催生出了《包围》的制作团队intiny即将进军女性向的世界做出《被帅哥包围》续作的谣言。

这样充盈着复杂观念的盛况,引发了诸多好奇——《包围》已经不只是一款游戏那么简单,它成为了现代社会生活里的一个值得探究的碎片,为当代年轻人的情爱现状和观念做出了另一种维度的诠释。

为此,《新周刊》记者采访了《包围》的核心团队。制作人陈俞荣分享了这一爆款的酝酿和生产过程,试图阐释围绕在《包围》身上的争议核心——这是一场关于当代年轻人情爱现状和性别视角的观点交锋。

“《包围》本来就不是一款游戏”

《包围》的游戏内容很简单:一个负债累累的男主与六个人设各异的美女谈恋爱。游戏无须任何操作技巧,玩家只要在关键节点选择不同分支,就能随剧情发展解锁不同结局。

(图/Taptap)

这个设定,看似和一般的文字冒险类游戏没有区别。但《包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代入感特别强”——

所有情节都是由现实世界里的美女出演,按照标准影视剧手法拍摄。六个人物从不羁御姐、清纯学妹到温柔人妻,基本包揽了起点文学城里的所有人气女角色特质。时不时拉近的镜头特写更是目的明确,用镜头语言刺激玩家欲望。

《包围》擅长用冲突突显人物的高光。刚登场就跟前夫吵架的林乐清,拉着男主充当男友,完成了一场冲突戏码。玩家代入男主视角,感受到了情感上的剧烈倾斜,于是对“浩浩妈”一见钟情。

(图/受访者提供)

颇受学生党欢迎的肖鹿,一直笑容明媚。不嫌弃你穷,会因为你给的一根气球棒棒糖开心,那句“我一直喜欢两个人一起做饭、吃饭”的台词,更是让不少年轻男性直言“正中红心”。

Steam、虎扑、贴吧里的许多男性客户,第一次拿出面对英雄联盟时才有的劲头,去分析一个女孩到底有多迷人。更有甚者,将心中百转千回的少男情愫化成一句简单有力的问话:“Can I be your dog?”

(图/Steam截图)

还有许多平时声称只爱纸片人的年轻人,在看到《包围》的宣传PV后,也偷偷打开了付款码。

但哪怕是打了好评的玩家,都会严厉地指出《包围》在游戏性上的巨大问题——操作过于潦草,全程几乎只有“点点点”的操作。如果以严肃的游戏制作角度考量《包围》的游戏品质,它或许连及格线都够不上。

面对这个问题,制作人如此回答:“当我们把作品交给市场和用户之后,《包围》的定义权就交给了大众。但在我们公司内部,比起游戏,我们会把《包围》定义为互动影视。”

(图/受访者提供)

“互动影视”是一个并不新鲜的名词,它最早能追溯到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的《自动电影》——一部通过观众手里的按钮决定电影走向的实验电影。到了现代,它游弋在电影和电子游戏之间,鼓励观众主动参与到电影体验的构建之中,从而将游戏玩家与电影观众的体验及身份合二为一。Netflix的《黑镜:潘达斯耐基》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曾在2019年大火的国内游戏《隐形守护者》,在形态上与《包围》更加接近。它靠着PPT式制作,让玩家深度体验民国时期地下工作者人生,《包围》的制作团队对其赞不绝口。

(图/《隐形守护者》截图)

《隐形守护者》之后,互动影视的热潮突然降温,原因也很简单:成本。真人互动内容的灵魂,在于扎实的剧本与演出。为了给玩家尽可能丰富的文本内容体验,打磨一个好剧本,耗时往往长达1年,后续拍摄也要耗费相当多的人财物力。

伴随着竖屏短剧等产品的风靡,互动内容渐渐被平台与市场搁置,提及它的人也越来越少。直到四年后的今天,《包围》横空出世。

那么,《包围》的灵魂内核是什么?陈俞荣回答:“我们的作品内核是纯爱。”

“什么是纯爱?”

《包围》英文名称是《Love is All Round》。编剧总监徐阳为我们讲述了她理解的“纯爱”:

“我们知道有很多玩家都期待我们做后宫结局,但我们是没有后宫线的。即使有‘六个女生同时喜欢你’这种有些脱离现实的事情发生了,你想选全部都要,但在我们这个游戏里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游戏现实的一面,全部都要,就相当于全部都不要。我们希望表达的态度是,作为一个男生,当你在恋爱中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勇于承担对一个女生的责任。”

《包围》远看是凌乱的后宫戏码,近看是严肃的恋爱模拟。不少在现实中为情爱苦闷的年轻人坦言,通过《包围》得到一次无限接近于真实的、彼此认真对待的恋爱体验,于是从戏谑的“玩一玩”到慢慢认真、频频破防,玩家的共同感受由此构成。

(图/steam截图)

其实跳出《包围》来看,围绕主角设计恋爱的故事套路,以及强化玩家爽感的做法,在其他内容形态中并不少见。

在日本GalGame中,除特定细分题材外,绝大部分作品用巨量的文字和细腻的情感去塑造一个boys meet girls的故事,比如知名的《心跳回忆》系列,还有如今火遍全球的Fate系列,其原点《Fate/stay night》在宏大的世界观之下,内核也是严肃而纯洁的爱情。

但问题又来了:在看完《包围》的游戏宣传视频和抖音上的推广之后,许多人又很难把“纯爱”这两个字和《包围》联系起来。

从游戏视频中P字开头网站标志的暗示,到充斥着性暗示的游戏介绍,再到抖音上堪称擦边的视频……它们为男性用户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同时,也给女性带来了强烈的被冒犯的物化感。

(图/受访者提供)

如果无法改掉在宣发上的这种“用力过猛”,那么《包围》带给人的不良观感便很难抹去。

话说回来,在如今氪金手游动辄648元当计算单位的时代,《包围》42块钱的定价其实并不算高,毕竟现在看场电影也是差不多的价钱。打了折甚至只要三十多块,只需要两杯奶茶钱,就能收获6段比奶茶更甜的恋爱体验。

于是,另一款针对男性玩家的恋爱游戏《恋爱模拟器》差评如潮也就不难理解了——谁想在游戏里还要体验到因为自己不够有钱、不够帅而被嫌弃的情节?

可以说,《包围》的成功也是同行衬托的结果——很多厂商执着于“情节的真实和曲折”“人性的善恶”,但没有想象力和同理心,又怎么能造一场美好的梦呢?

“《包围》是一款科幻游戏”

在众多玩家的努力下,《包围》成功在Steam商店页面被贴上了“科幻”标签。

玩家纷纷在各大社区锐评,《包围》就是一款披着游戏皮的男频爽文:男主破产欠了一屁股债,却还有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爱好的灵魂伴侣李云思,嘴上不留情但内心超爱你的傲娇大小姐沈彗星,不嫌你穷、愿意陪你奋斗的纯情学妹肖鹿……能让六位条件优渥、性格各异的美女无条件倒贴,这还不科幻?

(图/受访者提供)

难怪有人将《包围》发布和《流浪地球3》定档,并称为中国科幻领域的“双喜临门”。

如今,各大社交平台到处都是星座学家为爱占卜、情感大师在线解惑。当今年轻人爱情的矛盾点在于,人们想通过玄学的指引、理性的公式掌握爱情,但最后都会变成一场双方价值的博弈,计算着到底谁付出得多一点,每个人都害怕自己沦为恋爱脑。

就连经典名著《红楼梦》里的宝黛CP,到如今都要被狠狠批判。人们指责宝玉是多么没用,而林妹妹要是能嫁给亲王该是如何气派——林黛玉本人看了,大概会觉得现代人比她还封建。

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提到,如今,消费社会把所有的事物进行归类、比较,让社会陷入同质化、标准化,一切事物都变成了消费对象而变得整齐划一,这让我们无法体验他者——爱欲的主体对象。这就必然会导致爱欲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亡,人们逐渐变得不敢去爱、无法去爱。

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爱无能。我们只需要一种爱情——它不存在风险,不考量胆识,杜绝疯癫和狂迷,避免产生任何消极和被否定的感觉。这听起来就很科幻。

我们将爱情视作科幻,正如我们如此痴迷于AI与元宇宙。因为虚拟世界不是趋势,能承载人们真实的情感需求、无限接近于真实的虚拟,才是人们心中的伊甸园。

当被问及“《包围》会加重人们的爱无能,或是能给他们一点爱的勇气”时,陈俞荣说:“我们不敢说我们的产品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我们收到大量珍贵的读者反馈,提到自己在体验过我们这个产品后,更珍惜他身边的朋友、亲人和未来的爱人……我们希望更多人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徐阳则分享了一个设定细节:“比如林乐清线里,我们希望你在面对一个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女性时,能站出来去帮助她、为她说话。这是在哪里都能让人好感度大幅度提高的瞬间。”

访谈最后,陈俞荣透露,整个游戏开发过程中的经费大概是500万元。赚到钱后,他想继续提升内容、做好DLC,争取能在一个单独DLC中也用500万元级的内容回应玩家的热情。

校对:邹蔚昀,运营:鹿子芮,排版:沈早慧

读完点个【在看】

Tags: